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明长城沿线无人居堡寨的保护价值与保护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12 14:18

  本文选题:明长城 切入点:无人居堡寨 出处:《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长城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堡寨、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明长城沿线的一些军事堡寨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以及军事功能弱化等原因逐步演化为无人居堡寨。无人居堡寨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生态价值和岁月价值。针对无人居堡寨保存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明长城沿线无人居堡寨的保护模式为生态图景模式,从而实现将生态环境和堡寨遗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的目标。
[Abstract]:The Great Wall is not a single wall, but by the wall, Lou, Guan City, Fort, Beacon Tower and other fortification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defense engineering system. The line of the Great Wall military fort due to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ote location and military function of weak reason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deserted Fort no one in the fort. It has a distinctive historical value, ecological value and time value. According to the uninhabited fort to preser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ion mode of the Ming Dynasty's the Great Wall deserted fort for ecological picture mod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ort ruins as a whole protection target.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K87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太峰;张邦铺;;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特别权利保护[J];特区经济;2010年03期

2 戴中保;;文化产权及其保护初探[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4期

3 严铭;李朋朋;左乐川;;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探索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模式[J];文教资料;2014年06期

4 李锦辉;;南海一号:中国海底文化遗产一种现实的保护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张茵;;先天优势+后天保护——法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J];中华建设;2014年03期

6 刘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线性文化遗产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初探[J];东南文化;2011年02期

7 靳瑛;;试论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进富;魏珍;刘西民;;文化遗址开发保护模式及实践路径探索——以西安“曲江模式”为例[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9 李凯萍;;浅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J];企业导报;2012年08期

10 李松;;贵州村寨文化保护模式的新探索——文化景观概念的实践意义[J];当代贵州;201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翔;;论劳动法对劳动者分层保护模式的确立及其应用——以强势劳动者为主要研究对象[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2 王凌云;;论保护[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郭大军;杨毅栋;李荔;;教育遗产保护模式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岳洁;;以保护目标为角度的传统知识的保护模式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印莹;张斌;赵宇海;张明卫;张晓红;;多显型疾病中致病模式和保护模式的挖掘[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6年

6 韩福文;何军;张丽;;沈阳老工业城市整体意象保护模式探讨[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7 韩扬;;中国建筑彩画保护实践的历程和保护模式的反思[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屹;贵州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模式[N];西部时报;2007年

2 记者 曾琢 通讯员 唐小涛 程慧朋;我市推广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模式[N];长江日报;2013年

3 主持 新星星艺术节创办人 曾琼;创新的“非遗”保护模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吴思震;探索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N];贵州日报;2008年

5 西安市规划委总规划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骥;创新保护模式 兑现城市价值[N];经济日报;2011年

6 蔡小玲;让文化遗产“活”起来[N];人民公安报;2014年

7 记者 谢安良 通讯员 邝菁琛;宁波全面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N];宁波日报;2011年

8 记者 周国勇;遗产保护国际会议为可花落绍兴[N];绍兴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可 实习生 陈勉君 林妍;非遗保护如何避免“人走艺亡”?[N];汕头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郑娜;具有启发意义的非遗保护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芳;人格标识商品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孙雪霏;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符晶;论计算机字库中单字的著作权保护[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4 季美岑;论人格标识商品化的民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5年

5 刘高营;论表演者权的法律保护模式之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燕明;电子游戏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陈玮婧;论真实人物形象权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谢佳佳;非独创性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黄学平;我国商品包装装潢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孙鹏华;论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保护[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1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01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