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1.05.030
人文地理
文章编号:1003-2398(2011)05-0029-05
2011年第5期总第121期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
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
彭丽娟,徐红罡,刘畅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州510275)
ASOCIALEXCHANGEAPPROACHTOTHEMECHANISMOFPERSONAL
SPATIALTRANSFORMATIONINXIDIVILLAGE
PENGLi-juan,XUHong-gang,LIUChang
(SchoolofTourismManagement,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Abstract:AncientvillageisoneofthekeytourismattractionsinmainlandChina,famousforitstraditionalcustoms,architecturesandrurallandscapes.Withthedevelopmentoftourism,ancientvillagesaregoingthroughaseriesofchanges.Facingthesechanges,thisarticleattemptstodrawsomeusefulandmeaningfulconclusionsfromaspatialperspective.Thepurposeofthisarticleistounderstandthetransformationmecha-nismofprivatespace,andtrytousesocialexchangetheorytoconstructtheresearchframe.EmployingJohnAp'ssocialexchangemodelofcommunityresident'sparticipationandtakingXidivillage,theancientvillageandWorldCulturalHeritagesiteinChina'sAnhuiProvince,astheprimarycasestudyarea,thisarticlecon-structsasocialexchangeprocessmodelofspatialtransformationwhichconsistsof4parts:spacetransforma-tionmotivation,exchangeprerequisites,exchangeformation(exchangeprocessassessment),andexchangeconsequencesevaluation.Thestudyshowsthat:1)thetransformationfromprivatespacetotouristspaceisnotanone-wayprocess;2)thetransformedprivatespacetendstoreturntopureprivatespaceonceitcannotreachthespaceowner'sexpectation;3)theprerequisiteofthetransformationfromprivatespacetosightsee-ingsiteisthatthespaceowner(i.e.,theexchangeagent),canmakeprofitfromsuchaprocess.Moreover,thisresearchimprovesandenrichesJohnAp'sclassicalmodelbyemphasizingtheprobabilitythattheexchangea-gentwithnegativeattitudeorevaluationwillwithdrawatanyphaseoftheexchangeprocess,orevenquitfromanaccomplishedspacetransformation.
Keywords:ancientvillage;spatialtransformation;mechanism;socialexchangetheory
提要:古村落具有双重性质,即具有一般农村社区的特征,同时也具有旅游社区的特性,这种双重性质使得有限的村落空间成为游客与居民争先占有的场所。本文尝试以空间为观察视角,理解和认识古村落内部私人空间转化现象发生的作用机制,并引入社会交换理论来阐述和解释转化动机这一重要的转化前提。通过对西递案例的研究发现:私人空间转化动机包括微观层面上的经济利益、荣誉感和宏观层面上的集体决定、示范效应、共同价值观,并且(1)私人空间转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0)
作者简介:彭丽娟(1986—),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规划。
通讯作者:徐红罡(1967—),女,云南昆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规划。E-mail:xuhongg@mail.sysu.edu.cn。收稿日期:2011-03-09;修订日期:2011-05-24
化为游客空间并不是单向发生的过程;新变为纯粹的私人空间;取相对应的收益。
(2)当空间转
化结果不如行为主体预期时,转化后的空间有可能重
(3)私人空间转化为景点能
够延续的前提就在于空间所有者能够从这种转化中获
关键词:古村落;空间转化;机制;社会交换理论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
HUMANGEOGRAPHYVol.26.No.52011/10
29
2011年第5期总第121期
人文地理
1引言
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1982年我国公布,该法第十四条明确提出了《中华人们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文物保护范围,随后在1986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际指出要对文物古迹丰富的小镇、村落进行重点保护。截至2008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公布四批共25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达529个①。
古村落、古镇旅游研究是旅游业界近年来日益升温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学者们的学术背景以及研究兴趣点的不同,他们分别从管理、营销、旅游、地理等不同视角对古村落的旅游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从管理学视角来看古村落旅游影响研究,学者们关注了包括旅游开发中所引发的利益主体[1]和公共管理[2]的问题;从营销学视角学者重点关注了古村落旅游的客源市场特征[3];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学者们在关心旅游发展的同时,注意到了如何协调与平衡开发与保护[4,5]的问题;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过程,学者们则关注了旅游流和其引发的环境容量问题[6]以及时间分布特征[7]。旅游现象的综合性,使得影响研究表现出显著的多学科、跨学科共同参与的特点[8]。然而,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的影响上看,研究多关注古村落形态、社会文化、历史变迁等方面,对变迁发生的重要载体“空间”本身的研究较少。
与一般旅游地不同的是,旅游开发之后古村落空间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居民的生活居住空间同时也是游客的游览观光空间,空间的有限性使得功能重叠的空间成为游客与居民直接对话和冲突的场所。因此,研究商业化的家庭空间可以更有效地理解旅游化的过程和意义。Lynch对英国乡村家庭旅馆中主人对空间的使用以及空间利用体现出的主客关系开展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发现在这种商业化的家庭旅馆空间内,主人和客人的身份认同有所改变,Lynch的研究显示对商业化的私人家庭空间开展研究有可能得到新的启示[9,10]。但是,现有的研究缺乏对空间转化的关注。那么,在旅游的“介入”下,居民的生活空间是如何转换为旅游空间,转化的过程是什么?
本文旨在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居民是如何决定将自己的生活空间让出来与游客共享的。本研究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揭示私人空间转化的深层机制,了解空间转化现象对社区居民、游客、村落本身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古村落保护的空间转化引导策略。
行为,认为可以运用关于个体心理和动机的基本命题去解释基本社会行为,进而提出了一种实证主义、个体主义的交换理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最明显地体现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并将分析限制在人际互动的讨论范畴内,通过对微观交换行为的观察,发现和概括出心理定律,并且试图用它来解释社会结构。
布劳[11]的社会交换理论也称为结构交换理论,主张从社会的动态过程去揭示人的需要和动机,强调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效应,认为应该对社会现象进行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解释。在微观过程中,个体间的人际互动产生报酬导向的交换行为,从而形成公平交换规范、文化;在宏观过程中,群体组织间经历了同个人之间相似的交换过程,产生了集体组织间的相互吸引、交换、规范、政治权威、法律、权力以及政治联盟。布劳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建立了关键的连接,认为对于所有互动情境来说,似乎普遍存在这些社会交换的过程。
社会交换理论在研究旅游影响与感知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该理论将旅游视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行为,当利益主体从交换中获得的收益等于或大于付出成本的时候,利益主体将倾向于参与旅游,并忍受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在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开始有人提及社会交换理论[12],随后,社会交换理论被广泛作为理论工具指导居民参与旅游的态度及其感知等旅游研究工作。Gursoy等学者认为研究本地居民旅游参与态度可以利用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框架探讨预期收益、成本、影响等要素之间的关系[13]。Kaya指出综合运用社会交换理论与权力理论能够更好的理解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居民价值观、旅游业依赖程度、个人能力以及适应旅游业的意愿对于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更为直接[14]。此外,国内学者也逐渐将社会交换理论作为解释居民旅游感知的理论工具[15,16]。然而,在旅游感知之后,居民实际参与旅游的行动,即在本文中表现出的私人空间转化意图与选择则可成为为这类研究的一个有表现力的实证。
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学者构建了基于成本—收益评估的社会交换模型框架,其中JohnAp的模型最具有代表性。Ap指出社区参与旅游行为的发生必然伴随着利益主体之间交换行为的发生,旅游发展的目的就是利益主体为了获取不错的收益。Ap通过厘清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社会交换模型,该模型指出,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换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即需求动机、交换关系、交换后果、不交换结果[17],但是这一模型是否适用于住宅等私人空间,却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3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西递村是皖南地区古村落旅游发展的佼佼者,自1986年正式发展旅游业至今,西递旅游收入由最初的几千元增加到2008年2000多万元。西递古村落平面呈船型,占地16公顷,村内一共有323幢建筑。其中用于旅游开放的区域为3—4公顷,主要集中于大路街、直街、前后边溪等沿线,以追慕堂和敬爱堂为核心。已整理开放的景点近20处,包括1座牌楼、3座祠堂、14幢民居建筑,以及若干非景点但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发展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该理论是建立在批判功能主义只从社会制度和社会角度研究社会问题的不足之上,主张个体及其心理动机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适于从微观个体角度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主要代表人物是霍曼斯、布劳、西美尔。霍曼斯[11]将一切社会行为视为一种交换
30
HUMANGEOGRAPHYVol.26.No.52011/10
彭丽娟,徐红罡,刘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
是部分允许游人参观的古民居。
2008年西递村居民人口总数为1073人,常住人口不足千人,而全年旅游人数接近54万人②。在大多数时间西递村游客人数比常住居民人口多,在空间上游客旅游区与古村落建成区重叠,形成游客与居民对有限空间的争夺。原本完全属于居民个人或集体使用的空间如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商业空间等正逐步转化为游客使用的空间,而居住空间成为居民空间退让的底线。西递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实质是空间商业化,空间作为产品提供给游客。
本文主要采用非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来完成实地调研,以个案分析和文献分析来对数据和材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从2008年至2009年两年内,在西递古村落进行了三次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调研时间长达一个半月。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在西递一共访谈了居民43人、游客5人、政府工作人员3人,获得访谈录音文稿近3万余字。
主体因而可以定性为公共空间,可是后一种空间因为人为设置了可进入的标准,只针对部分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游客开放而成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第二种是只开放前厅的私宅,游客只能游览前厅,也即摆放着“钟”“瓶”“镜”的地方,如履福堂、枕石小筑等。这类私宅旅游景点,居住者一般为老人,对于经商兴趣不大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类景点往往摆放着少许古董玉器、纪念书刊等,生活气息浓厚而商业氛围较淡。游客参观也多是站在前厅环顾一圈之后离开,停留的时间十分短暂。第三种私宅景点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开放程度比较低,如亦园、临溪别墅等。
第二批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空间发生在旅游发展的中后期(也即是自上而下地方政府主导阶段),一些商业嗅觉比较灵敏的村民,率先在村内开办各种店铺,当时村内以家庭旅馆、古玩玉器店、桌球室、网吧、酒吧、茶吧等位代表的游客空间大幅度的增加。这种空间属于私人居住—商业空间,是一种半公共—私密的空间。相对于私人空间而言,空间使用主体更为多元、空间可进入性较强,但是不同于公共空间的是,有一定的进入门槛,如进入这类空间需要付费或者参观者被寄予消费支出行为等,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人或者群体被排除在外或者主动远离这种类型的空间。半公共—私密空间多是由私人民居建筑转化而来,并且构成了村落商业空间的主体。目前,西递村内登记在案并有营业执照的各类商铺有114家,也即是说西递村25家农家乐和数目众多的摊档、商铺处于一种非法转化的境地。但是为什么越到旅游发展的中后期,私人空间的非法转化现象就越多呢?村民们坦言之所以明知法令不允许却执意为之的原因就是可观的经济回报。虽然没有景点分红,但是空间转化方向选择的自由度更大,农家乐、超市、网吧、桌球室、酒吧、旅游纪念品店等等,西递村可以选择自己经营获得营业收入或是出租给外地人收取租金。
4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的转化过程和类型
西递古村落私人居住空间向旅游空间转化的形式可以初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成为游客的参观空间,可归为私人居住—游客公共空间;二是私人居住—商业空间,是一种半公共—私密的空间。以时间为线索,梳理西递村私人空间转化的发展情况,可以很明显的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种模式的转化是在旅游发展的两个阶段发生的。
第一个阶段自下而上旅游精英主导阶段。在旅游发展之前,300多户居民的房屋以及改革开放之后承包到户的农田都是私人空间,而旅游发展之后,为满足游客参观游览的需求,十多处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被整理开发成为景点,如应天齐艺术博物馆、仰高堂、大夫第、笃敬堂、履福堂、迪吉堂等。
西递村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十分明朗,普通居民主动参与旅游业的愿望也不明显,这些参观景点是由村集体指定的。作为景点的古民居将获得一定旅游收入分红,具体数额视景点重要性来定,一般景点建筑分红在3000元左右。西递村旅游发展二十年来,旅游景点基本上延续最初确定的方案,在旅游发展的中后期私人空间转化为供参观游览的游客空间的情况近乎停止。
第一批私人空间转化为旅游景点而成为具有公共性的游客空间,游客在购买门票之后就获得了任意参观旅游景点的权利,作为景点的古民居将承担全天候开放的义务,无论是所有权人、普通居民,还是外来的游客、承租者都有权利随意出入,不得擅自谢绝入内,但是私宅的主人通过不同的手段维护着空间转化的底线。根据开放程度,私宅转化为景点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开放程度最高的私宅,卧室所形成的生活空间是底线,如仰高堂、赝福堂、桃李园等。在第一种类型中,除了主人紧闭的卧室,其余的房间都可以任意参观,这些旅游景点往往融合了多种业态如住宿、餐饮、纪念品销售等,可以说是一种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体。在第一种类型中的对外开放空间,可以分为供所有游客参观的旅游景点空间和供部分游客额外付费享用的设施空间,前一种空间未限定使用
5空间转化的机制分析—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视角
私人空间转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个人决策的过程,空间所有权人有权利处置自己占有的空间,包括空间的利用方式、表现形式等。私人空间转化的过程也是交换主体不断进行交易评估的过程。私人空间转化涉及三个空间转化主体,居民、游客、承租者。居民在决定空间转化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价值观、个人能力、性格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转化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成本—收益考虑,进而调整、选择空间转化的方向和定价等。除了成本—收益考虑,交换主体之间社会情感等因素也将影响空间转化的发生。
空间转化本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西递村作为旅游古村落的典型,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空间并非易事,是否能实现还受到来自文物保护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等多方行政力量干预以及各种政策法规的限制。同时,由于居民转化的是自己居住的空间,因此,情感等非理性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西递村调研所获知的信息并沿用Ap社会交换过程模型的框架,本文提出空间转化发生的三个社会交换过程(见图1),空间转化动机、初步转化(转化过程评估)、转
HUMANGEOGRAPHYVol.26.No.52011/10
31
2011年第5期总第121期
人文地理
化后果评估,并指出在三个结果都贯穿了交换当事人对交换可能结果和交换关系的评估与思考,任何一个阶段的消极评价都有可能导致当事人永久地退出交换,或者放弃当次交换。而进入交换循环,参与下一次交换
,,,,,,
,,
,,,,,,,
,,
,,,,,,,,,,,,,,,,,,
,,,,,,,,,,,,,,,,,,,,,,
,,,,,,
,,,,,,,,,,,,,,,,
,,,,
,,,,,,, ,
,,,,,,
,,,,,,
你会怎么想?肯定也会想我也要赚钱,以前认为开店卖东西的才是参与了旅游业,现在办农家乐的也是了,并且越来越多。
——访谈人物11,男,中年,拥有私宅景点,本村人—
(3)集体决定
集体决策是一个全体社会成员偏好加总的过程,由拥有共同利益、不同信息和决策能力的群体成员联合起来作出最佳决策的过程[19]。西递村走上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一开始是以村长为代表的本地精英构成的领导集团做出的决定;参观的民居主要是由集团决定的。这也体现了西递的乡村性。5.2交换前提
交换前提是交换行为顺利发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当事人具备交换动机并且满足交换前提的时候,交换行为才能进入实质性的权衡阶段,也即是交换过程评估阶段。Ap总结了交换的四个前提,分别是理性、利益满足、互惠、公正,并且对这个前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研究发现尊重也是交换的重要前提之一。
尊重从字面上理解是敬重、尊敬的意思,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成果、言语等方面,同时也是行为主体懂礼仪、有教养的表现之一。尊重对于社会交换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任何一方交换主体感受到不被重视的时候,交换主体有可能退出交换。在西递村实地调研过程中,多位从事经营活动或务农的普通居民提到如果游客有礼貌,能够先询问主人,还是可能参观到其他的非开放空间。
前厅租给旅游公司了,自己没有义务去打理那里。
(房
图1空间转化社会交换过程模型
Fig.1SocialExchangeProgressModelof
SpatialTransformation
5.1空间转化动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参与社会交换的动机主要出于对收益的追求;但是也受到荣誉感、他人的示范作用和集体决策的影响。
(1)经济利益
西递景区的成立本身就是以提高地区经济收入为前提而开展的经营活动。旅游发展初期,旅游业从业者主要为西递村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只有十几人,刚开始旅游门票收入较少,普通村民尚未发现旅游业发展中蕴藏的商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较低;而到旅游发展中期,普通村民光是旅游分红就占到了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带来的利益,使得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或是外地人加入了旅游业,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也发展壮大到两三百人,从事的工作包括经营旅游店铺,如旅游纪念品店、三雕艺术品店、酒吧、画廊、餐馆、农家乐等,以及从事运输、导游、景区管理等工作。旅游业为西递村村民提供了一条致富之路。大多西递村普通居民表示参与旅游业正是因为看到旅游业带来的现实经济收益和预期经济收益,才同意以各种形式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或是属于社区的公共空间腾出来,作为游客的游览、参观、休憩的游客空间。
村内越来越多的私人收费项目是可以理解,私人的东西拿出来为游客服务就应该向游客收取服务费和使用费,这一点跟城市是一样的。
———访谈人物7,男,中年,经营古董店,本村人
屋)前面是景点,可以随便参观,后面是住宅,有些人要进来参观还要上楼,那我高兴的时候就让他们看,不欢迎的时候就收他们一点钱,有的时候也可以不收钱。
———访谈人物4,男,老年退休,本村人
前厅作为游客参观的景点,但是要上到二楼的话,需要得到我们的同意,上二楼现在是需要另行收费的。因为二楼是私人住宅,摆放了一些私人的物品……要上去参观的话需要另外交钱。
——访谈人物9,男,青年,西旅公司工作人员,本—村人
只展示前厅,通往后堂和院子的地方都有门帘,有的游客会探头看一下,但是我都跟他们说后面是私人住宅不方便参观。
———访谈人物21,男,老年,拥有私宅景点,本村人
西递村的村民是否能够把自己的私人空间改为旅游空间也必须得到村集体的同意,并符合保护规划。《西递、宏村古村落保护规划(2006—2020)》、《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西递村自治章程》对居民如何使用自己的空间都有规定。5.3交换形成(交换过程评估)
空间转化主体具有交换动机是交换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但是交换动机并不一定促成交换行为的发生。在初次交换过程中,出于对内外部交换条件、交换原则等方面的考
(2)示范效应
“旅游业早期从业者”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最早的响应者和行动者,其行为对社区其他成员会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正面效应)或警示作用(负面效应)。早期投入旅
[18]
游业的西递村旅游精英们,获得了不菲的经济回报,从而成为当地创业致富的榜样。在西递村旅游精英的榜样示范作用之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投入到旅游业发展大潮中来。
假如你是西递的一个村民看到别人赚游客的钱富裕了,
32
HUMANGEOGRAPHYVol.26.No.52011/10
彭丽娟,徐红罡,刘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
虑,空间转化主体出现消极和积极的交换态度。消极的交换态度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不能达成交换诉求,空间转化的进程受阻,空间转化主体退出本次交换以期待下一次交换机会或者不再参与社会交换。积极的交换态度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达到均衡状态,各方都有利可图,空间转化获得外部推动力而变得易于进行。5.4交换后果估价
空间转化与一般的社会交换不同,一般社会交换多是实体物品的交换,而空间转化则是交换主体就空间的使用权进行交换,因此交换后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交换后果估价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交换之后并未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决定退出交换或者说试图改变空间的利用方式以进入下一次交换,另一种是交换之后交换主体对于获得的回报比较满意,于是转化后的空间得以继续保留,当然这其中也有可能交换主体进行多次交换之后,发现累积投资回报并不如自己为之付出的成本和承受的压力,于是退出交换或者改变方式以进入下一次交换。例如,村民将私人住宅转化成为了半公共—私密的游客空间,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只要游客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享用这些设施。但是,当村民经营家庭旅游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家里财物失窃率陡增、游客的吵闹喧哗、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投诉、每天起早贪黑、每天清洗更换被褥床单等事件使得他疲惫不堪,而同行业的竞争又使得住宿利润率降低,当这一切低于某个临界点的时候,村民放弃经营家庭旅馆。
垒,其交换之前需要更加谨慎。
注释:
①数据来源:。
②数据来源:黟县统计局。
参考文献
[1]李凡,蔡桢燕.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研究—以大旗头古村
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1):42-48.
[2]邵秀英,田彬.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公共管理问题研究[J].人文地理,
2010,25(3):120-123.
[3]冯淑华.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
2002,17(6):45-48.
[4]吴文智.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实证
分析[J].旅游学刊,2002,17(6):49-53.
[5]车震宇,保继刚.市县级政策与管理在古村落保护和旅游中的重要
性—以黄山市、大理州和丽江市为例[J].建筑学报,2006,(12):45-47.
[6]卢松,陆林,徐茗,等.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
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J].地理研究,2005,24(4):581-590.[7]卢松,陆林,王莉,等.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宏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2):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250-256.
[8]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
学研究动态(下)[J].旅游学刊,2002,17(1):59-68.
[9]LynchPA.Hominginonhomehospitality[J].TheHospitalityRe-view,2000,2(2):48-54.
[10]LynchPA.Thecommercialhomeenterpriseandhost:AUnited
Kingdom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2005,24(4):533-553.
[11]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4-80.
[12]刘赵平.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的应用[J].旅游
科学,1998,(4):30-33.
[13]GursoyDC,Jurowski.ResidentAttitudes:AStructuralModeling
Approach[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1):79-105.[14]KayatK,Power.SocialExchangesandTourisminLangkawi:Re-thinkingResidentPerceptions[J].TourismResearch,2002,4(3):171-183.
[15]李卫华,赵振斌,李艳花.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综合感知及差异分
析—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旅游科学,2006,20(6):52-58.[16]卢松,张捷,李东和,等.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
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63(6):646-656.[17]ApJ.
Residents'PerceptionofTourismImpacts[J].
Annalsof
TourismResearch,1992,19(4):665-690.
[18]刘丹萍.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元阳梯田案例之启示
[J].旅游学刊,2008,23(8):45-51.
[19]李武,席酉民,成思危.群体决策过程组织研究述评[J].管理科学学
报,2002,5(2):55-65.
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
6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西递村为主要研究案例地,尝试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空间转化发生的动力机制,并结合Ap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社会交换过程模型,探讨了空间转化与古村落社会人文、物质景观、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复杂关联,建立起一个包含四个部分的空间转化社会交换过程模型:空间转化、转化结果评动机、交换前提、初步转化(交换过程评估)
估。研究发现:①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空间并不是单向发生的过程;②当空间转化结果不如行为主体预期时,转化后的空间有可能重新变为纯粹的私人空间;③私人空间转化为景点能够延续的前提就在于空间所有者能够从这种转化中获取相对应的利益。在西递村,私人空间转化动机包括微观层面经济利益、荣誉感和宏观层面示范效应、集体决定、共同价值观,而促使空间转化发生的社会交换前提除了利益满足之外,还包括理性、互惠、公正、尊重。
本文是对JohnAp的经典模型的一种完善和扩充,即强调在交换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交换当事人存在消极态度都有可能导致退出交换,对于个人来说甚至已完成的空间转化也存在退出交换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成为现实的发生机制与利益这一最重要的交换前提紧密相关:在交换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与行为发生后阶段,交换主体会根据成本—利益分析进行动态的评估,如果意识到预期成本大于收益,就有可能退出交换,而成本小于收益时,空间转化就可能发生并得以保持。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交换主体是政府部门或集体,其空间转换往往意味着大型项目的投建,造成退出壁
梁璐责任编辑:
HUMANGEOGRAPHYVol.26.No.52011/10
33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表格模板、计划方案、外语学习、教学研究、人文社科、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经管营销以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_彭丽娟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