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遗迹出土青瓷器研究
本文选题:高句丽 切入点:青瓷器 出处:《华夏考古》2017年02期
【摘要】:高句丽遗迹出土的青瓷器分别见于集安和平壤两地,其中集安地区出土较多,器形包括盘口壶、青瓷罐、提梁器、狮形烛台、器盖等,青瓷器的时代为西晋或东晋时期。出土青瓷器的高句丽遗迹或为高等级墓葬、或为重要遗址,说明当时使用青瓷器的高句丽人具有较高的等级。联系到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情况等,我们认为高句丽遗迹发现的这些青瓷器的产地应是长江以南地区、窑口以越窑为主、是高句丽与六朝交往的结果。
[Abstract]:The celadon porcelain unearthed from the ruins of Koguryo is found in Ji'an and Pyongyang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re are more unearthed in Ji'an area. The shapes of the vessels include a pot with a pan mouth, a celadon jar, a beam lift, a lion candlestick, a cap, and so on. The period of celadon porcelain was the period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or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 Goguryo remains of celadon porcelain unearthed were either high grade tombs or important sites. It shows that the people of Koguryo who used celadon porcelain at that time had a relatively high grad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Koguryo and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we believe that the origin of these celadon porcelain found at the ruins of Koguryo should be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Yue kiln is the main mouth of the kiln, is the result of Koguryo and the six dynas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重大课题(10&ZD085)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度重大课题(16ZDA14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8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国有;高句丽的石文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耿铁华,秦升阳;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林茂雨,李龙彬;高句丽民族的婚丧习俗及宗教信仰[J];北方文物;2002年03期
4 张福有;;高句丽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思想渊源[J];学问;2003年12期
5 耿铁华;;《中国高句丽史》写作缘起[J];学问;2003年07期
6 张福有;;集通说之大成 夺创新之先声——《中国高句丽史》评析[J];学问;2003年07期
7 高於茂;;正本清源蔚为大观——《中国高句丽史》读后[J];学问;2003年07期
8 李德山;当前高句丽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2期
9 李大龙;高句丽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中国高句丽史》评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4期
10 王纯信,王纪;高句丽鎏金镂空马饰图案艺术识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彦;;高句丽政权灭亡与民族解体[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孙文范;;高句丽史的几个问题[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马一虹;;6、7世纪梲棬部族与高句丽关系考述[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拜根兴;侯振兵;;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张春霞;;高句丽宗教的多元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6 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孙泓;;公元3—5世纪东北亚诸民族·政权的关系研究——以高句丽中期历史为中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8 耿铁华;;集安新发现的高句丽碑及其研究状况[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9 楼正豪;;新见唐高句丽遗民《高牟墓志铭》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10 房奕;;高句丽向北魏遣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耿铁华;高句丽历史三大谜团[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记者 谢晓林 王忠先;高句丽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N];吉林日报;2004年
3 董学增;二十世纪高句丽古城研究的力作[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董学增;《中国高句丽史》创新之处[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邱振刚 余 宁;高句丽,中国又一个世界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苏秋罗;世界遗产高句丽[N];河南日报;2004年
7 记者 王强;纪念高句丽迁都国内城 (集安)2000周年暨第三届全国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马扬 周长庆 程云杰;高句丽古墓惊现中国最早八卦图实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王文库 张士海;高句丽文化探源[N];本溪日报;2012年
10 杨春吉 耿铁华;我国东北历史上的高句丽政权[N];吉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士东;从高句丽语看高句丽与周边民族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3 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黄龙顺;高句丽古墓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5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郑元U,
本文编号:1660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6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