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出土高昌国时期楷书书迹研究
本文选题:高昌国 切入点:楷书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将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高昌国时期的楷书书迹(包括碑刻墓志、写经与文书)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主要运用考证、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有明确纪年或能大体推断出年代范围的楷书书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以期在准确把握文献和实物资料的基础上架构出高昌国时期楷书书迹的整体风貌和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的结构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目的,然后对吐鲁番碑刻墓志文书图录的出版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目的及方法;第二章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对楷书书迹进行分类,并分别论述了每一类楷书书迹的风格特点及发展演变过程;第三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论述高昌国楷书书迹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总结出高昌国楷书书迹的特点,同时对高昌墓砖与写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第四章论述不同地域书法文化(包括河西书法文化、北魏书法文化和南朝书法文化)对高昌国楷书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高昌国楷书书迹的演变经历了高昌国前期和高昌国后期两个历史阶段,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地域书法文化的影响。由于地域上的封闭,与同时期其它地区相比,其书风显得更加保守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put the inscriptions (including epitaph, scriptures and documents) unearthed in Turpan, Xinjiang, on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mainly using the methods of textual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gular script which has a definite chronology or can roughly infer the scope of the chronology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overall styl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regular script in the period of Gao Changguo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literature and the material data.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is paper, and then review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pitaph of Turpan inscription and related studies, and explains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The second chapter classifies the script of regular scrip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unction of use, and discusses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ach kind of regular script. The third chapter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Gao Changguo regular script, and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o Changguo regular script, at the same time, Gaochang tomb brick and the writing of the relevant issues were discussed;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gional calligraphy culture (including Hexi calligraphy culture, Northern Wei calligraphy culture and Southern Dynasty calligraphy culture) on Gao Changguo's regular script.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e evolution of the Gaochang country's regular script has experienced two historical stages: the early period of Gao Changguo and the late stage of Gaochang State, and in the course of it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fluenced by the calligraphy culture of different regions, the style of calligraphy is more conservative than that of other regions in the same period because of the closure of the reg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典;;楷书艺术及其临习[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2 陈云发;;周思言:“刚楷”独秀,字字生动[J];上海采风;2011年09期
3 ;中国古代书法赏析[J];秘书工作;2011年07期
4 张华;邹伟文;;刍论楷书创新的科学性及其途径——对书坛争议话题的澄清与反思[J];书法赏评;2011年03期
5 黄君;;书史剧迹《伏波帖》[J];青少年书法;2011年14期
6 戎国新;;楷书结构浅谈[J];学周刊;2011年20期
7 张志和;;学习书法的体会[J];中国书画;2011年08期
8 贾鲁民;;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9 周斌;;书法文化摭谈[J];中国书画;2011年09期
10 刘亚梅;;论高师硬笔楷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大家;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继凯;;论鲁迅与中国书法文化[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永年;;唐人楷书述论[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3 龙剑平;;汉字楷体的形成及其发展[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盛观熙;;从大德元宝谈成宗铸钱[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二)[C];2005年
5 李继凯;;论中国现代作家与书法文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曹定云;;龙游石窟“天马行空”图年代辨证[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7 盛敦荣;;弘扬传统文化 创新书法教学——“三位一体”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胡琴;何发苏;;浅论晋代书体[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学斌;;清水见底,明镜照心[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曹先擢;;关于○的一点意见[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单国强;楷书的继承与创新[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记者 艾春义;四平东北书法文化研究院成立[N];四平日报;2011年
4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琪森;沈尹默的书法文化精神[N];文汇报;2011年
5 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乌海分院;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N];乌海日报;2011年
6 孙洵;楷书中之“晋楷”[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李秀忠;楷书切入兼及其他[N];美术报;2003年
8 杨宗鸿;“楷书状元”孙培严[N];四川日报;2004年
9 记者 辛斋;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N];美术报;2009年
10 毕华;正草隶篆行:一个也不能少[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元春;唐代字样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周侃;唐代书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姚宇亮;“魏晋古法”源流析论[D];浙江大学;2007年
6 牛子;书法正体文字形态之沿革[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李慧斌;宋代制度层面的书法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天琪;隋唐墓志盖题铭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朱葆华;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笋;吐鲁番出土高昌国时期楷书书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任艳;当代西安文化与作家书法文化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婷;宋代楷书衰微原因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邢志强;审美趣味与历史转向[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吴云峰;褚遂良书法师承及其楷书碑刻风格来源考辨[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孙俊红;柳公权及其书艺思想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施岩;《字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仁井玉瑛;日本常用汉字与中国汉字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宝跃;唐楷结体整饬化的成因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荣钦;从隶楷演化的情况看汉字发展的简化趋势[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7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7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