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四面像碑”与“四面佛像”

发布时间:2018-04-04 23:00

  本文选题:四面像碑 切入点:北朝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9期


【摘要】:在现存众多的宗教造像或造像碑中,有一类被称为"四面像碑"的佛像碑刻比较特殊。它作为宗教观念的一种反映,有着更复杂的内容。在外来文化传入之前,古代中国是没有诸如四面像这样的概念的,更不要说找到实物了。考察目前存世的四面像碑,至少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这些四面像碑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时间一般为唐以前,而以北朝时期为主。二是这些四面像的造型,不管它是属于何种类型的,不管是碑形还是具像的四面,都是来自于印度,并被华土的人们视作与佛教相关。三是华土的碑四面所镌之像往往有主次之别,此或许反映了印中之间的一种观念变化。四是四面或四方佛像碑主要体现着信徒的做功德愿望,而四面佛之像碑或许仅仅是作为一个崇拜对象。或许因为如此,四面或四方佛像碑之数量要远远多于四面佛之像碑,因为做功德是一种普遍的信仰表现,而四面佛很可能是较特殊教义里的崇拜对象。
[Abstract]:Among the numerous existing religious statues or tablets, there is a special kind of Buddhist inscription called "four-sided tablet".As a reflection of religious ideas, it has a more complex content.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ulture, ancient China did not have such a concept, let alone find physical objects.At least four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xisting four sides of the world: first, these table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the north, generally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and mainly in the Northern Dynasty.The second is that the shapes of these four-sided statues, no matter what type they belong to, whether they are tablets or images, come from India and are regarded by the people of China as being related to Buddhism.The third is that the engraved images on each side of the stone are different, which may reflect the change of ideas between India and China.The fourth is that the four or four Buddhist statues mainly reflect the wish of the believers to do the work of merit, and the four sides of the Buddha monument may be just as an object of worship.Perhaps because of this, the number of four-sided or quadrilateral statues of Buddha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four-sided Buddhist statues, because doing merit is a universal manifestation of faith, and the four-sided Buddha is probably the object of worship in a more specific doctrin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俄玉楠;杨富学;;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未刊北朝残塔[J];敦煌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克翘;;《五卷书》与东方民间故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卫英;;明清小说宝物描写研究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薛克翘;;《酉阳杂俎》所记玄奘与《西域记》诸事[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王立;胡瑜;;《聊斋志异·夜叉国》的佛经渊源及中外民族融合内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崔峰;;泰山信仰功能的演变与佛教中国化进程[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6期

6 刘卫英;;新时期以来明清小说宝物描写研究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7 殷光明;WANG Pingxian;;敦煌显密五方佛图像的转变与法身思想[J];敦煌研究;2014年01期

8 张善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介评——兼论石窟艺术研究方法[J];敦煌研究;2014年01期

9 苗利辉;;库木吐喇第45窟造像内容考证[J];敦煌研究;2014年02期

10 魏宏利;;北魏《张[C墓志》考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曾礼军;《太平广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侯慧明;胎藏曼荼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文宏;安阳石窟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6 王红;汉译佛经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曾磊;北朝后期军阀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孙宇男;明清之际诗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贾维维;榆林窟第3窟壁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巫胜禹;佛教思惟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金毅;朝鲜民间故事及古典小说与《贤愚经》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李艳茹;试论汉译佛典对唐代小说叙事之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婷;元明寓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吴蓉;《拾遗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莉莉;《拾遗记》作者、版本及文学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黄善子;《五卷书》与中朝日民间故事比较故事[D];延边大学;2008年

8 塔娜;论藏传佛教对蒙古族佛教绘画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周苏;北魏中晚期云冈、龙门石窟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魏健鹏;生天与净土—莫高窟第9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俄玉楠;;甘肃省博物馆藏卜氏石塔图像调查研究[J];敦煌学辑刊;2011年04期

2 文静;魏文斌;;甘肃馆藏佛教造像调查与研究(之一)[J];敦煌研究;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圣杨;;走近泰国四面佛[J];世界宗教文化;2009年01期

2 安娜;;“吴哥微笑”——四面佛[J];山西老年;2006年10期

3 ;用味蕾和曼谷打交道[J];世界;2008年01期

4 简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J];当代劳模;2013年09期

5 王建兰;;善是一种循环[J];法制与社会;2006年10期

6 坡森;高棉的微笑[J];森林与人类;2002年03期

7 ;[J];;年期



本文编号:1712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12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