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凭故事考
本文选题:韩凭夫妇故事 切入点:仙话 出处:《安徽史学》2015年06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韩凭故事原本形态的考证表明,故事的核心应是颂扬韩凭夫妇以生命复贞信,此世不可处,乃相踵嫭死赴太阴,终成尸解仙。贞信守节、重义轻死,是汉代死后尸解成仙的标准。汉代画像石和铜镜等出土金石资料,说明韩凭夫妇的夫信妇贞、至死不渝品格所造就的爱情故事在汉代广为流传,并引起强烈共鸣。韩凭夫妇殉情而死及死后化作梓树、鸳鸯之说,实际上是汉晋时期盛行的以墓室为"炼形之宫"、经历"太阴炼形"、最终变形而仙的尸解信仰的一种仙话表达。图其形于古圣贤、忠孝、节义、贞烈、英雄之伦,意在示其同臻仙域,藉以讴歌春秋大义。应在汉墓画像的系统配置和更为宽广的汉代思想和信仰背景中去寻求对汉画中韩凭夫妇故事的合理认知。
[Abstract]:Based on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al form of Han's story, the article shows that the core of the story should be to praise Han Zun's husband and wife to restore their virginity with their lives.After the death of Han Dynasty, it is the standard of the dead body to become immortal.The unearthed stone images and bronze mirrors in the Han Dynasty show that the love stories created by the husband and wife's faithful and unswerving character were widely circulated in the Han Dynasty and aroused strong resonance.Han and his wife died and died after death into a Zi tree, mandarin duck theory, in fact,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prevailing in the tomb as a "chain palace", experienced "Taiyin chain form", and eventually deformed and immortal corpse belief in a fairy expression.Its shape in the ancient saints, loyalty, justice, virtue, heroic Lun, intended to show it with the fairyland, in order to eulogize the Spring and Autumn righteousness.It is necessary to seek a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 of Han Dynasty and Korean couple in Han Dynasty in the light of the systematic configuration of the portrait of Han Tomb and the broader background of Han Dynasty's thoughts and belief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分类号】:K87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姜生;;汉代列仙图考[J];文史哲;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赵妙法;;《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嘉韵;;《宇治拾遗物语》的特征——以佛教故事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赵奎英;;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荣曾;;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J];文物;1981年03期
2 刘云涛;山东莒县东莞出土汉画像石[J];文物;2005年03期
3 熊明;;刘向《列士传》佚文辑校[J];文献;2003年02期
4 饶道庆;;刘向《列士传》佚文辑校增补[J];文献;2007年01期
5 陈洪;;《列仙传》成书时代考[J];文献;2007年01期
6 熊明;刘向《列女》、《列士》、《孝子》三传考论[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宇宏;;韩凭妻[J];美文(下半月);2008年05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1727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2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