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红山文化中晚期社会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04:00

  本文选题:红山文化 + 社会分工 ; 参考:《渤海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红山文化作为东北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从孕育、发展到鼎盛历时1500余年。红山文化中晚期距今6000—5000年左右,考古调查与发掘遗存主要有遗迹与遗物两类。遗迹主要有聚落居址、积石冢墓葬、祭坛、神庙、窖穴、灰坑等;遗物主要有石质、骨质生产工具、雕塑,陶泥质生活、祭祀用具,玉质配饰、葬器、祭祀用器,铜环、陶范等。从红山文化遗迹与遗物看,其中晚期已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社会分化包括社会复杂化与等级、阶级的出现两层含义。社会分工是社会复杂化与等级、阶级出现的前提与基础。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社会分工主要体现在农业、渔猎与手工制造业的分工,手工制造业中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工以及社会管理系统中权力的分工三个方面。社会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高,专门化生产部门出现,社会组织结构渐趋复杂。这种复杂化程度,在红山文化中晚期,一方面反映在聚落规模、布局、职能的演变上,另一方面反映在作为社群组织精神领袖的巫师的职能与权力的变化上。聚落的层级分化与巫师角色由巫者向王者的转变,说明社会分化与进入文明社会、阶级出现、早期国家的产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Abstract]:Hongshan cultur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of the Neolithic period in Northeast China, lasted more than 1500 years from gestation, development to its peak.Hongshan culture is about 6000-5000 years old.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xcavating remains are mainly relics and relics.The remains mainly include settlements, tombs, altars, temples, pits, ash pits, etc. The relics mainly include stone, bone production tools, sculpture, clay life, sacrificial utensils, jade accessories, burial utensils, sacrificial objects, bronze rings, etc.Tao Fan et al.From Hongshan cultural relics and relics, there has been obvious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late period.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late Hongshan culture includes social complexity and hierarchy, and the emergence of class.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social complexity and hierarchy.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Hongshan culture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agriculture, fishing and hunting,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different production sectors in the handicraf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division of power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specialization, the emergence of specialized production departments and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In the late period of Hongshan culture, the complexity is reflected in the evolution of settlement scale, layout and func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hanges in the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witches as spiritual leader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on the other.The hierarchical differentiation of settlement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 of wizards from witches to kings shows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entering civilized society, the emergence of classes, and the emergence of early countries.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铭;;红山文化与经济发展[J];思想工作;2007年09期

2 韩冬;;论红山文化的供给与需求[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3 ;第六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我院召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4 ;第六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我院召开[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5 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兼论红山文化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J];考古;1987年05期

6 张永江;论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下)[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张星德;红山文化源流浅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8 王刚;林西县发现红山文化石雕像[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02期

9 金仁安;试论红山文化居民对岫岩玉的开发与利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陈国庆;浅析红山文化筒形器[J];北方文物;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钱伟臣;赵爱民;张国明;;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红山文化部落图”[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岱方;黄吉博;;红山文化筒形器墓之略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冯雷;戴福奎;王建国;滕剑;;红山文化与治玉研究 赤峰地区古长城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纳·苏雅拉;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国权;红山文化品牌[N];赤峰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启民 张宏伟 实习生 张孟娇;赤峰市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开幕[N];赤峰日报;2010年

3 演讲人 雷广臻;从红山文化 看社会管理的起源[N];光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新德;走进红山文化[N];长春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新德;红山文化展示远古文明[N];长春日报;2005年

6 王军 姚剑锋;红山文化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找到根据[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红山文化”获新发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本报特约撰稿人 予舒;红山文化主题景观思考[N];赤峰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国臣 张启民;他痴情于红山文化[N];赤峰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杨静 实习生 商慧来;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隆重开幕[N];赤峰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玉川;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时代变迁与聚落演变[D];吉林大学;2015年

2 林琳;被时光尘封的艺术—红山岩画艺术风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秀峰;红山文化中晚期社会分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4 何薇;红山文化的环境考古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5 牛文楷;大、小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D];辽宁大学;2013年

6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青格乐图;母系氏族的人与神[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陈鹏;红山文化的宗教崇拜与神话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希;基于互动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34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34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b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