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关中盗墓贼是真实的吗_东晋南北朝僧士合流背景下诗歌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14 17:18

  本文关键词:关中地区隋墓分期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民族大学》 2015年

东晋南北朝僧士合流背景下诗歌的发展

陈丽丽  

【摘要】: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中国,至东晋而佛法确立得以全面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僧人、寺庙数量的增多,更表现为译经、传教活动的盛行。这一时期僧人与文人名士广泛交流,二者既对佛法思想展开论述,也对当时的玄言义理进行探讨。就文学层面而言,诗歌受此影响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故而本论文以东晋南北朝僧士合流背景下诗歌的变化发展为探讨对象,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主要对该论文的选题意义、相关研究现状以及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做简要的阐述。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一章,主要对东晋南北朝僧士合流的状况作总体的概括。本章分三节来进行说明:首先,对东晋南北朝佛教发展的状况,从其发展传播、与政治以及儒道文化的关系方面进行说明;其次,对东晋南北朝主要僧人的文化活动进行考略,通过这些僧人与当时名士的交流活动,以及主要僧人的介绍来展开;最后,就文人对佛教的接受做一概括的说明。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二章,主要分析东晋南北朝僧诗的文人化特点。首先,简要论述僧诗产生的原因;其次,对东晋南北朝僧诗的现存与收录状况进行说明;最后,着重对僧诗进行分类分析,说明僧诗不同程度的文人化特征。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第三章,主要分析这一时期受佛教思想影响以及僧士合流背景的影响,文人诗产生的变化与发展。本章主要分三节开展开:首先,对玄言诗由最初以玄理入诗发展至以佛理为主要表现内容进行说明;其次,对佛教促使山水最终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在谢灵运手上完成山水诗的独立等问题进行说明;最后,从美学理论的层面,对佛教传入、僧诗产生而为文人诗增加哲理思辨、系统论述等成分进行说明。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语,总结前面的内容,说明佛教的传入、僧人与文人名士的交流,不仅产生僧诗这一类新诗,更使传统文人诗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改变传统诗歌以言志、抒情为主要目的,更为传统文人诗注入哲理思辨的成分,影响以后整个诗歌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谟润;东晋诗僧现象解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孙海洋;论玄佛与早期山水禅林诗[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仪平策;中国诗僧现象的文化解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刘跃进;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智虎;钟嵘《诗品》自然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潘自飞;从钟嵘《诗品》看魏晋诗文中“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蕴[D];云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蒋寅;;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林大志;再论萧纲的宫体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阚绪良;《世说新语》词语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刘天利;;楚狂屈原的精神个性与诗歌创作形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潘江艳;;南北朝文学相互影响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10 丁志军;;《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应为北魏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3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因假借误释词条举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洪升;;略论研究茶业史在实现传统茶业现代化中的作用[A];饮食文化研究(2009年下)[C];2009年

5 杨赛;;《文章缘起》与南朝文原学[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6 赵连赏;;王竑官服考[A];王竑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宁;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D];西北大学;2011年

2 陈天旻;《颜氏家训》与颜氏家族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艺敏;朱棣《金刚经集注》之注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丽山;土公信仰在日本的传播与变迁[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姚翔萍;武则天时期洛阳都市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艺源;隋代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赵海燕;关中地区隋墓分期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宁;3-7世纪高昌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运生;从《诗品》的批评标准看钟嵘的文质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梅运生;;钟嵘的身世与《诗品》的品第[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3 赵盛德;论钟嵘的“滋味说”[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 顾农;;钟嵘《诗品》的批评标准与理论精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5 刘跃进;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6 马黎丽;浅析《诗品》“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唐长孺;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J];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08期

8 萧华荣;;钟嵘《诗品》的诗歌批评体系[J];文学评论;1985年04期

9 饶芃子,,余虹;自然之道──中西传统诗学比较论纲[J];文学评论;1995年02期

10 跃进;别求新声于异邦─—介绍近年永明声病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J];文学遗产;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汤琛;;黄礼孩诗歌论[J];创作与评论;2011年06期

2 田永元;;中国的诗歌应该有一次蜕变中的阵痛[J];艺术广角;1998年02期

3 粥样;世宾;;诗歌之树常青——茂名“广东诗歌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综述[J];作品;2005年01期

4 王志祥;;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在北戴河召开[J];诗刊;2010年17期

5 草八斤;;我的诗歌营生[J];星星诗刊;2012年10期

6 ;中国·星星诗歌讲习所2013年招收诗歌研修学员启事[J];星星(上旬刊);2013年07期

7 李丹;先秦到六朝诗歌理论发展轨迹之勾勒[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盛翠菊;试论蒲风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邢海珍;栖居于诗意中的歌者──王立宪诗歌论[J];文艺评论;2001年06期

10 邹建军;大学生诗歌与高校诗歌教育[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成;;献给处于诗的年华的青年朋友——读《诗歌的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2 刘士杰;;撒播生命的诗歌——论屠岸的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冕;孙绍振;徐敬亚;;诗歌的现在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4 徐俊国;林喜杰;;诗歌只对“心灵的发生”做出反应——徐俊国、林喜杰访谈录[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立群;;“深秋有如初春”——论屠岸90年代以来的诗歌[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保初;;文学爱好者的益友——评介《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7 张颐武;;谈《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8 刘玮;;诗歌殿堂的朝圣者——与屠岸谈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于永森;;梦幻乡土世界里的“水晶球”——论徐俊国诗歌的精神“缺场”[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坚;;温故知新——在北京与日本诗人对话有感[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树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刘守序;[N];金融时报;2011年

3 高昌;[N];光明日报;2011年

4 林涛;[N];人民公安报;2011年

5 杨梓;[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莱笙;[N];文学报;2012年

7 本刊特约撰稿 符力;[N];海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袁媛;[N];绵阳日报;2014年

9 钱志富;[N];文艺报;2005年

10 盖兆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孔妮妮;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静;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庆勋;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海鹰;查慎行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1999年

10 黄雪敏;创造社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钊;唐代佛寺文化与诗歌的传播[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李荣霞;许名扬诗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蔡青;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江非诗歌创作论[D];海南大学;2015年

4 王瑞玉;当代叙事性诗歌的话语分析与诗性构建[D];山东大学;2015年

5 江泉;复古与探新[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丽丽;东晋南北朝僧士合流背景下诗歌的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刘玮;浅谈诗歌与自然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群;多元视阈中的“70后诗歌”[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英;瞿式耜诗歌校注[D];广西大学;2003年

10 兰青;20世纪初中日无产阶级诗歌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关中地区隋墓分期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4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