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丝绸之路上的疑似吐蕃佛塔基址——青海都兰考肖图遗址性质刍议

发布时间:2018-04-20 02:03

  本文选题:考肖图遗址 + 吐蕃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的考肖图遗址,20世纪90年代曾经开展过一些考古发掘工作,揭露了一批重要遗迹现象,出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遗物。遗址主体结构为一座高大的土墩,发掘表明,其内部是用土坯和夯土砌筑,平面结构为十字形。土墩周围分布有成排的方形房址,最外围修筑有长方形围墙,大小与古城相当。该遗址至今仍然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一处吐蕃时期墓葬。但通过对考肖图遗址的选址、主体建筑的形制结构、配套设施的规模与布局、出土器物所显示的使用功能和宗教内涵的分析,可以认为它与吐蕃时期的墓葬特征具有很大区别,很有可能是一座吐蕃时期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建筑,而与墓葬无涉。同时,遗址出土物中也蕴含了可能属于吐蕃时期苯教的因素,显示了当时的宗教文化特征。根据出土物年代特征,并结合吐蕃时期佛教输入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推断该遗址可能修建于吐蕃在全境大建佛寺的赤松德赞或热巴巾时期,佛塔造型模仿了卫藏地区吐蕃佛塔,间接地接受了东印度或孟加拉地区同时期金刚乘寺院影响,这与吐蕃佛教的输入路线是相互吻合的。
[Abstract]:The Kaoxiaotu site in Dulan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has carried out som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the 1990s expos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relics phenomena and unearthed a number of unique relics.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site is a tall earth mound. The excavation shows that the inner part is built with adobe and rammed earth, and the plane structure is cross-shaped. The mound is surrounded by rows of square houses, with rectangular walls on its outermost side, about the size of the ancient city. The site is still regarded by most scholars as a Tibetan tomb. Howev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te selection, the shape structure of the main building, the size and layout of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the use function and religious connotation of the unearthed objec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bu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bo period. It was probably a pagoda-centered monastery in the Tubo period tha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omb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cavations of the ruins also contain the factors that may belong to the benzene religion of the Tubo period, which shows th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Based on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earthed objects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Buddhism input an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ubo perio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ite may have been built during the period when Tibetan Buddhist temples were built in the whole territory of Tibet. The pagoda was modeled after the Tibetan pagoda in the Wei-Tibet region. It indirectly accep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Vajrayana monastery of the same period in East India or Bangladesh,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input route of Tubo Buddhis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唐时期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14BKG015)
【分类号】:K87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2 温玉成;根秋多吉;;唐密在吐蕃康巴地区的结布[J];中国西藏(中文版);2012年02期

3 马德;;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敦煌研究;2008年05期

4 王皓浩;;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汉文便贷契问题小议[J];黑龙江史志;2014年03期

5 陈炳应;从敦煌资料看儒学对吐蕃的深刻影响[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6 霍巍;;突厥王冠与吐蕃王冠[J];考古与文物;2009年05期

7 谢继胜;赵媛;;莫高窟吐蕃样式壁画与绢画的初步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谢静;;敦煌莫高窟《吐蕃赞普礼佛图》中吐蕃族服饰初探——以第159窟、第231窟、第360窟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7年02期

9 霍巍;;一批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的初步考察[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5期

10 刘颖;;莫高窟吐蕃后期洞窟建造年代判定——以蕃装人物为标准[J];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佛教研究的成果与问题[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党燕妮;;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民间佛教信仰[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永宪;;吐蕃“赫面”习俗的考古学观察[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陆离;;吐蕃统治时期敦煌酿酒业简论[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王尧;;吐蕃文献叙录[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7 霍巍;;于阗与藏西: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两地间的文化交流[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佐藤有希子 东京大学大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刘晓东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译;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尕玛多吉;西藏:吐蕃时期壁画有新发现[N];光明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杨正林;墨竹工卡县唐加寺新发现吐蕃时期古壁画[N];西藏日报(汉);2013年

4 危兆盖;四川石渠县发现吐蕃时期石刻群[N];西部时报;2013年

5 记者 晓勇;我区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任务[N];西藏日报;2010年

6 撰稿 王婷;四川石渠县发现大规模吐蕃石刻群[N];中国文物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朝加本;浅谈吐蕃赞普时期的石碑及摩崖石刻文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仁旦卓玛;吐蕃碑文文法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真;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观音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5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75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