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锈蚀物成分研究
本文选题:青铜器 + 锈蚀物 ; 参考:《北方文物》2014年04期
【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X射线衍射、便携式X荧光光谱分析手段,对20件湖南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出土青铜器的锈蚀物分层明显,大都铜含量较低、高锡,铁含量偏高,部分器物铅含量较高。结合湖南青铜器保存状况,由此推断湖南青铜器的腐蚀属于吸氧型电化学腐蚀。
[Abstract]: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FS), the composition of 20 rusts of bronze unearthed in Huna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sts of bronze unearthed in Hunan are stratified obviously. Most copper content is low, high tin content, iron content is on the high side, some utensils lead content is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rvation status of Hunan bronze wa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rrosion of Hunan bronze ware belongs to oxygen absorption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作者单位】: 湖南省博物馆藏品科技保护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编号[(2007)289]
【分类号】:K87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晓梅,原思训,刘煜,周宝中;周原遗址及鈜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锈蚀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年02期
2 李艳萍;王建平;杨帆;;昆明羊甫头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年01期
3 张治国;马清林;;甘肃崇信于家湾西周墓出土青铜器的金相与成分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01期
4 陈璋如,刘月妙,范光,温志坚,孙淑云,李延祥;青铜文物的腐蚀研究——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人为类似物研究实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4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元康;储荣邦;;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鎏镀技术(二)[J];材料保护;2011年09期
2 王菊琳,许淳淳,吕国诚;三元青铜/环境界面上物质转移的化学行为[J];材料研究学报;2004年03期
3 吴元康;储荣邦;;中国古青铜器表面富锡铜鎏镀及鎏焊的工艺探索 第一部分──富锡铜鎏镀在古青铜器中的应用[J];电镀与涂饰;2012年06期
4 卢燕玲,田小龙,韩鉴卿;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分析比较[J];敦煌研究;2002年04期
5 卢燕玲,韩鉴卿,田小龙,于宗仁;甘肃河西魏晋画像砖画面固色及砖体脱盐[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6 汪万福,李最雄,马赞峰,付有旭,刘涛,杨韬,樊再轩,李四存;西藏文化古迹严重病害壁画保护修复加固技术[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7 王旭东;;西北地区石窟与土建筑遗址保护研究的现状与任务[J];敦煌研究;2007年05期
8 王旭东;;中国干旱环境中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新进展[J];敦煌研究;2008年06期
9 张文元;崔强;李燕飞;范宇权;苏伯民;;非侵入性原位拉曼光谱在文物分析鉴别应用中的新进展[J];敦煌研究;2008年06期
10 王旭东;;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探索与实践——以交河故城保护为例[J];敦煌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敏;;浅议出土铜质钱币的保护[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2 王菊琳;吕国诚;许淳淳;;青铜文物腐蚀机理研究进展[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许淳淳;吕国诚;王菊琳;;青铜环境界面上化学、电化学行为的研究[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郑利平;王春;席周宽;;一明代大型铜“业镜”的锈蚀分析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晓强;;探讨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付倩丽;;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西周铜弓形器的保护研究与修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植震;俞蕙;姜楠;陈刚;;铁红哈巴粉的化学分析和在古陶瓷修复中的应用[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潘路;;青铜器保护简史与现存问题[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9 刘江卫;;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十二号青铜水禽的修复保护报告[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10 王展;柏轲;高小超;;文物成分定性分析新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武金勇;先秦两汉绘画颜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5 钱丽鑫;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缓冲材料[D];同济大学;2007年
6 和法国;交河故城崖体裂隙灌浆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梁涛;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赵林毅;应用于岩土质文物保护加固的两种传统材料的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黄凰;安徽、湖北近年来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晓惠;计算机辅助的国画:分类、鉴别与系统[D];浙江大学;2005年
2 纵浩;中国画颜料老化色差值分析[D];安徽大学;2005年
3 吴海锋;中国山水画基本元素的自动分类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周剑虹;青铜腐蚀与埋藏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黄薇;陕西不同地区土壤埋藏环境与青铜器锈蚀特征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范陶峰;汉代文物彩绘的保护与回贴修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涛;山东蓬莱出土古代青铜器的腐蚀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8 李涛;山东蓬莱出土古代青铜器的腐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沈璐;青铜器粉状锈氧化封闭法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廖华军;吉家院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敖承隆;李晓东;;河北省怀来县北辛堡出土的燕国铜器[J];文物;1964年07期
2 孙淑云;韩汝玢;;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造技术的研究[J];文物;1997年07期
3 潜伟,孙淑云,韩汝玢;古代砷铜研究综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小林;潘路;葛丽敏;;辽代嵌金银饰铁器的保护研究[J];文博;2006年05期
2 杨忙忙;铜器锈蚀原因及处理方法之探讨[J];考古与文物;1997年03期
3 杨颖东;王宁;;四川邛崃一批出土银元的分析与除锈保护[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年03期
4 孙晓强;带锈青铜器真伪的鉴别[J];东南文化;2001年09期
5 杨军昌,呼林贵,马琳燕,方萍;一残铜镜的研究与保护修复[J];东南文化;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敏;;浅议出土铜质钱币的保护[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本文编号:1787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8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