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庙底沟文化与璧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8-04-22 19:33

  本文选题:庙底沟文化 +  ; 参考:《考古与文物》2015年06期


【摘要】:本文结合史籍中关于璧的记载及目前对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玉璧的相关认识,对璧等器物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近年来高陵杨官寨、扶风案板、华县泉护村等遗址发现的璧、琮类器物以及彩陶图案中的相关题材,认为璧等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礼器在中原地区可能为本土起源,它们发生的时代也许可以追溯到庙底沟文化时期。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history books and the rel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and Hongshan culture, this paper combs the concept of the jade and other utensils, and make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jade and other relics found in the Gaoling Poplar Village, the Fufeng desk, the spring nurse village of Hua county, and the related themes in the painted pottery patterns. Ancient Chinese ceremonial vessels may be origin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times they may occur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eriod of MIDI gully culture.

【作者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基金】:“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项目(编号:2013BAK08B05)的资助
【分类号】:K87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南泉;论中国古代的玉璧——古玉研究之二[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庆;;浅析小河沿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2 戴建增;;从大河村彩陶图纹看天文历法[J];成才之路;2009年32期

3 任伟;殷墟玉礼器研究[J];东南文化;2000年09期

4 张得水;史前玉礼器的起源与发展[J];东南文化;2000年11期

5 李新伟;中国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观——兼论中国东部史前复杂社会的上层交流网[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6 张明华;良渚玉璧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02期

7 徐昭峰;;夏国家兴起于中原地区的地理因素探析1[J];古代文明;2010年03期

8 刘铮;;璧琮原始意义新考[J];古代文明;2012年04期

9 曹迎春;;“飞跃”与“同步”——中山国经济发展特点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松林;张莉;;嵩山与嵩山文化圈[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肇清;;再论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的性质[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岳;;商汤在郑州筑城建都的原因浅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秀侃;吴越玉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崔波;甲骨占卜源流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5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靳松安;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郑州大学;2005年

7 范方芳;中国史前用龟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9 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唐莉莉;《左传》单音节实词同义词辨释[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荩心;郑州地区二里头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伟;良渚文化玉璧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历程[D];吉林大学;2011年

3 石文嘉;汉代墓葬中出土玉璧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4 孙战伟;夏商时期陶大口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萍;汉水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谢晓燕;齐家文化玉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树刚;早期夏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石新影;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学;2005年

9 常怀颖;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陈晓华;中国古代尚玉习俗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南泉;玉琮源流考——古玉研究之一[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01期

2 汪遵国;李文明;钱锋;;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J];考古;1984年02期

3 魏怀珩;;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第四次发掘[J];考古学报;1978年04期

4 范桂杰;胡昌钰;;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J];考古学报;1981年04期

5 ;乌苏里江流域考古调查[J];文物;1972年03期

6 魏怀珩;伍德煦;;灵台白草坡西周墓[J];文物;1972年12期

7 王明达;;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1988年01期

8 芮国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义成;;西安杨官寨遗址是中华文明首源象征地——中国聚落考古“三山一水”初步比较[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顾洪亮;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张玉柱;;关中盆地杨官寨遗址古洪水事件释光测年[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3 本刊编辑部;;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三)[J];丝绸之路;2010年17期

4 孙丽娟;屈亚婷;赵丛苍;王炜林;张伟;;杨官寨遗址土遗迹表面防风化保护材料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王炜林;袁明;张鹏程;张伟;郭小宁;;陕西高陵县杨官寨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09年07期

6 王炜林;张鹏程;袁明;张伟;郭小宁;马明志;李明;丁岩;孙伟刚;王东;刘思哲;刘君幸;张明惠;;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年06期

7 胡义成;;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探析——再论西安古都史达5000年并与黄帝时期“关中落后论”商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孙丽娟;王博;赵丛苍;王炜林;张伟;;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遗迹劣化机理初步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1年06期

9 周艳涛;;陕西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神秘“大眼睛”[J];今日科苑;2008年09期

10 ;前沿资讯[J];丝绸之路;2009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杨永林;杨官寨:中国文明形成中的重要节点[N];光明日报;2009年

2 王睿;陕西杨官寨遗址遭遇保护与开发难题[N];西部时报;2010年

3 记者 原建军邋实习生 刘玲;杨官寨遗址将集中发掘[N];西安日报;2008年

4 程慧;让失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N];西安日报;2004年

5 记者 晓阳;杨官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神秘红陶器物[N];陕西日报;2004年

6 张琦;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N];西安日报;2004年

7 卢社;冷面热心 好警官[N];西部法制报;2006年

8 王博 雷斌;快速拆迁折射爱民情[N];西安日报;2003年

9 记者 郭青;我省两项考古发现榜上有名[N];陕西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晓阳;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分期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杨颖;陕西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气候环境记录及遗址古人类对区域环境依存[D];西北大学;2013年

3 刘文雪;史前聚落遗址展示利用初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8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88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