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分布及地理背景研究
本文选题:文化遗址 + 时空分布 ; 参考:《干旱区地理》2017年01期
【摘要】:选取伊犁河谷为研究区,探讨了夏朝以来的1 029处遗址时空分布和地理背景。结果表明: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依次为"河岸阶地→河流谷地、谷地的丘陵和高阶地→低起伏低山和低丘陵→冲(洪)积平原、河谷平原"。遗址分布范围分别经历了"分散"、"扩大"、"收敛"、"集中"的演变,其空间格局由前3个时期的"东高西低"演变为后3个时期的"西高东低",其分布中心经历了从河流"中上游→下游"的演变。遗址集中分布于第2~8级(601~1 300 m)高程和第1~5级坡度(0~9°),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现出从高海拔、高坡度向低海拔、低坡度转移的趋势。古遗址数量、规模均以宋元明时期最高,而古墓葬则以春秋-秦时期居首。古墓葬遗址主导文化经历了"安德罗诺沃文化→索墩布拉克文化→乌孙文化"的演变过程。
[Abstract]: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of 1 029 sites in Yili River Valley since Xia Dynas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morphologic types of site distribution are as follows: riparian terrace, river valley, valley hilly and high order land, low undulating low mountain and low hilly alluvial (flood) plain, valley plain. The distribution of sites has undergone the evolution of "dispersion", "expansion", "convergence" and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Its spatial pattern has evolved from "east high to west low" in the first three periods to "west high and east low" in the last three periods, and its distribution center has undergone the evolution from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river to the lower reaches. The sit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levation of No. 2 ~ (8) and grade 1 ~ (5) and the slope of grade 1 ~ (5) is 0 ~ 9 掳~ (-1), an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it shows a tendency of transferring from high altitude, high slope to low elevation and low slope.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ancient sites are the highest in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while ancient tombs are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Qin dynasties. The dominant culture of the ancient tomb site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ulture of Anderro Novo.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基金】:丽水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6GYX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198)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苏5500年文化遗址内建农业开发区引争议[J];华夏星火;2007年10期
2 戴维·纳特利;赫俊红;;水下文化遗址:开启历史之密藏[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04期
3 于耀洲;;关于齐齐哈尔市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9年02期
4 周阿江;刘思弘;;浦东军事文化遗址全市最多[J];浦东开发;2010年10期
5 麻红英;苏玉刚;苏彩红;;给历史留下完整的印记(下篇) 2007-2008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J];科学生活;2007年09期
6 方陵生;;濒危的历史文化遗址[J];大自然探索;2010年06期
7 赵海燕;;高庙文化遗址——凤舞万年[J];老年人;2012年01期
8 林金木;;一处不应被遗忘的历史文化遗址[J];杭州文博;2013年01期
9 俞伟超;楚文化中的神与人[J];民族艺术;2000年01期
10 白晋虎;关于太原历史文化的几点认识[J];前进;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毓瑗;;海西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2 林光纪;;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的海洋社会学考察[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火补舍日;;凉山尚存多处南诏文化遗址[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大川;;北京地下文化遗产保护浅见[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5 谢寿球;;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广西古文化沉积层的分布规律[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马照南;;论武夷文化的两座高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学会组织专家学者联合签名[A];《圆明园》学刊第六期[C];2008年
8 宋大川;;北京地下文化遗产保护浅见[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9 杜献宁;;以河北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对策措施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10 吕何生;;安阳洹漳文化体系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陈伟权;我市首次为茶文化遗址建碑[N];宁波日报;2007年
2 南京 根生;以温情与敬意厚待文化遗址[N];南京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郭人旗;城市化浪潮下文化遗址的生存之路[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 赵玉华;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与城市文明复兴之路[N];中国旅游报;2012年
5 邓海建;4000多年的文化遗址值多少钱[N];长沙晚报;2012年
6 江苏省南通电视台 邓海建;4000年的文化遗址值多少钱[N];人民法院报;2012年
7 记者 董芸;文化遗址保护 民资跻身主角[N];陕西日报;2013年
8 记者 才让本;我州聚优势资源力促文化产业不断发展[N];海南报;2014年
9 驻红河州记者 赵贵成;做好调查申报 保护开发锡文化遗址[N];云南政协报;2014年
10 通讯员 陈甘乐 记者 肖军;竹山园文化遗址出土大批旧石器文物[N];湖南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齐齐哈尔主要历史文化遗址探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2 刘衍;敦煌市阳关镇水环境特征与文化遗址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邱明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律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6年
4 林肯(Lincoln Lin);中国现代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D];南京大学;2016年
5 周燎;鄂西土家民俗文化在恩施旅游开发中的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兰志丹;国际法视角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琪越;纳吐夫文化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珊珊;生肖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夏慧君;基于GIS的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黄超芬;江陵、长沙两地东周楚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0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81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