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遇地震下敦煌莫高窟彩塑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敦煌莫高窟 + 彩塑 ; 参考:《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为研究敦煌莫高窟彩塑在罕遇地震下的安全性,根据其内部构造特点,建立从内到外分别由木骨架层、芦苇捆扎层、粗泥层和细泥层组成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扫频试验与模态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有限元模型能够反应实际彩塑的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计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通过对模型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结果的分析,评价彩塑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下,站姿模型最大应力仍在允许范围内,但已接近破坏值,最容易出现破坏的地方主要为模型腿部以下区域、脖子周围以及上半身与手臂相连接部分;坐姿模型最大应力则发生在后背下部与底座连接的地方,其值超出了粗泥层和细泥层的抗拉强度,出现拉伸破坏。二者最大响应点均位于模型顶部,坐姿的响应小于站姿。可以认为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彩塑存在损坏风险。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afety of color sculptures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under rare earthquakes, a fine finite element model composed of wood skeleton layer, Reed binding layer, coarse mud layer and fine mud layer from inside to outside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its intern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frequency sweep test and modal analysis,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reflec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color plastic. On this basis, the response under rare earthquake is calculated,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lor plastic is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tress of the standing posture model is still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under rare earthquakes, but it is close to the damage value. The most vulnerable areas are the area below the leg of the model, the part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upper body connected to the arm. The maximum stress of the model occurs at the place where the bottom of the ba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which exceed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thick mud layer and the fine mud layer, resulting in tensile failure. The maximum response points of both are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model, and the response of sitting posi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tanding position. 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there is a risk of damage to color plastic under rare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敦煌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3BAK01B01)资助
【分类号】:K879.3;TU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玉宏,谢礼立;考虑地震环境的设计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确定[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1期
2 肖克艰;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变形的简易判断[J];四川建筑;1999年03期
3 赖明,杨红;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切型结构的可靠性分析[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王锦文;;罕遇地震下光明新区公共服务平台特殊体系结构的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4年08期
5 钱稼茹,方鄂华,崔鸿超;长富宫高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时的安全检验[J];建筑结构学报;1992年03期
6 刘福章;;罕遇地震下高层建筑弹塑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27期
7 胡青松;潘东辉;叶成浩;;无锡恒隆广场罕遇地震下二道防线分析[J];建筑结构;2013年16期
8 秦从律;张爱晖;钱磊;;底商住宅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9 张亚东;王文宇;张海波;罗宏渊;;山东广电中心裙房C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9年S1期
10 胡潇;高涌涛;;罕遇地震作用下什邡电信大楼静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亚东;王文宇;张海波;罗宏渊;;山东广电中心裙房C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青松;潘东辉;;无锡恒隆广场塔楼A在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志勇;黄吉锋;邵弘;李云贵;陈岱林;;大型复杂结构罕遇地震仿真分析EPDA软件进展[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志勇;;大型复杂结构罕遇地震仿真分析EPDA软件进展[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报告集[C];2007年
5 杨鸿;马臣杰;张良平;;南京青奥会议中心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吴东岳;翁和娟;梁书亭;朱筱俊;郭正兴;冯明霞;;32层装配式剪力墙整体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7 陈虎;杜军;钟玉柏;武芳;张良平;;某带局部转换层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沛;渭南市体育场大跨度钢结枸屋盖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俊杰;高位飞机库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齐毅男;考虑极罕遇地震作用的高层隔震结构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4 胡艾邦;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抗震分析与应用[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5 鲁小兵;高层框架—筒体剪力墙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王东超;罕遇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7 孙伟;基于性能的既有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评估[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8 赵宇欣;超高层建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9 王文俊;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2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82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