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浅析新出束父己鼎

发布时间:2016-11-26 08:02

  本文关键词:湖北随州叶家山M65发掘简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浅析新出束父己鼎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6 12:49:52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随州叶家山M65出土的一件束父己鼎,判断其大致时代范围。从束父己鼎出发,对比目前发现的束氏器物,简要的讨论束氏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束父己鼎;束氏


  束父己鼎出土于随州叶家山M65大型墓葬中,出土时器物保存完好,器表浅绿,垫片及范痕清晰可见。【1】这件鼎鼎口呈桃圆形,外折沿,沿面略内斜,尖方唇。两长方形立耳微侈,立于相邻两足外对应的折沿上。颈微束,溜肩,鼓腹,浅裆,底微凹,三柱状足较高。像束父己鼎这样的鬲鼎最早可追溯到小屯M188发现的一例。至商代晚期晚段盛行,鼎腹变浅,足升高,多作柱形,柱足内里有空心,代表有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鼎。西周早期延续这种风格,如献侯鼎、旅鼎、匽侯旨鼎等。到中期鬲鼎就较为罕见了。这件束父己鼎从器型上看上去与西周早期匽侯旨鼎更为相似。
  从装饰角度观察,束父己鼎鼎身饰三组大兽面纹与三足对应。兽面纹有首无身。头饰G形羊角,兽面宽额,高鼻,鼻梁正中隆起脊,臣字形目,圆睁的瞳孔极为显眼。咧嘴露齿,面目狰狞。兽面两侧各有一竖置的夔龙纹,尾上头下,背向兽面。夔龙口大张,上唇外翘,下唇勾尖,方圆目暴突,长尾上卷尖,躯干下双足趾内卷勾。整体纹饰以云雷纹为地。这类饕餮纹主要流行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2】,有首无身,头饰一对巨大的羊角,是这种纹饰的一种既定形式。对比商代发现兽面纹,羊角与面部的比例存在差异,商代的角普遍大于或等于面部,如小屯M331方卣及M5妇好扁足鼎上的兽面纹。而西周器物则相反,如史尊,束父己鼎明显更近于后者。但整个兽面庄严神秘,又具有商代兽面的神韵,是西周早期接近商末的纹饰风格。
  束父己鼎的铭文位于鼎的内壁,二行三字,释读为“束父己”。以“束”字为线索切入,金文中“束”字字形像是用绳索捆绑薪柴的样子。《说文解字》解释、;“束,缚也。”《易·贲》中有“束帛戋戋”。“束”本意指捆绑,后引申为限制,也作量词和名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如:大簋、召伯簋中的“帛束”,孟卣中的“鬯束”,守宫盘中的“束丝”等。在人名中出现的情况有:束仲豆父簋盖中的“束仲豆父”,束父辛鼎中的“束父辛”及束泉组器中的“束泉”三种。
    束仲豆父簋盖是1966年前后湖南博物馆发现的一批青铜器中一件,仅残留器盖部分。在文章中未详细说明出土时间、地点、发现等具体情况,但对造型和铭文做了较为详细描述,判断时代为西周晚期。器铭共16字为:“束中(仲)豆父乍(作)(簋),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3】其中器主名为“束仲豆父”,根据古代人名称谓习惯判断,“束”是氏族名,“仲”为“伯仲叔季”排行行第之意,“豆父”为器主之字。如:散伯车父鼎中的“散伯车父”、驹父盨盖中的“南仲邦父”、鲁伯原父盘中的“鲁伯原父”均是这种形式。
     束泉组器,发现于殷墟妇好墓。共有酒器22件,为圆尊1对,残斝1件,爵9件,觚10件。据报告记载束泉的束字:“未见著录,是一个新见字,因其字形与甲骨文或金文的‘束’字有些相似,为便于书写,姑且写为‘束’。”【4】束泉的束这里写作“”,近于“束”与“朿”之间,许多研究族徽的著作将这组器归入“朿”族,由于对于这个字的释文还具有争议性,在这里暂不将其纳入目前所讨论的“束”氏范围内。
   束父辛鼎发现于河南浚县辛村M60墓中【5】。形制与成王时臣卿鼎相似。器铭“束父辛”三字。从铭文上看与本器极为相近,其中束为氏名,用法同上面例举的“束”、“散”、“南”、“鲁”等。父则不同于束仲豆父的“豆父”,“豆父”是以某父作字,父是字的组成部分,王国维先生认为“男子字曰某父,女子字曰某母。盖男子之美称莫过于父,女子之美称莫过于母。男女既冠笄,有为父母之道,故以某父某母字之也(《观堂集林·女字说》)”。而束父辛鼎的“父”是父亲或父辈的意思,辛是他的日名,用法与小子方鼎中“父辛”相同。“父己”、“父辛”这类种以天干为姓名的称呼,在商周器铭中大量出现,多数是商代及西周商遗民【6】。那么束父己鼎也应是束氏器物,器主“束父乙”,束为束氏,己为其日名。
  这件束父己鼎出土于墓葬西南角,虽然与同类青铜礼器放置在一起,但位置在最外排,紧临墓壁。与它同样不是墓主自作器的亚离父癸簋位置也靠外部。束氏器物出现在西周方国高级墓葬中情况还出现在束父辛鼎身上,,其出土的浚县辛村M60墓为卫国高级墓葬。由束仲豆父簋盖为西周晚期器物判断束族延续时间较长,应不是灭族掠夺而来,束族可能与西周方国交好,并且位置较为靠近卫国与曾国。但由于束氏器物目前发现仅有三件,只能浅显推测束氏族群是商人一支,族群较小,且居住分布较为分散。虽然现代也有人以束为姓,但这一“束”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而疎氏出自田氏,与这里所说的束氏不是同一族群。
  这件束父己鼎较之前发现的束族器物制作精美,鬲鼎造型别致新颖,纹饰华丽庄严,三层满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艺术价值。鼎内有器主铭文,器主束父己是目前发现极少的束氏成员,为束氏族研究提供宝贵的线索。

参考文献:
【1】《湖北随州叶家山M65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江汉考古2011.3(总第120期),第14页.
【2】这种有首无身的兽面纹,见于各类著作。本文主要参考:《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中Ⅰ2式,第222页;《古代中国青铜器》中有首无身之简省类A型,第387页;《西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中MbⅡ式,第33页.
【3】《湖南省博物馆新发现的几件铜器》,湖南省博物馆,文物1966.4,第3页.
【4】《殷墟妇好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99页.
【5】《黄陂鲁台山M30与西周康王时期铜器墓》,刘启益,江汉考古1984.1,第52页.
【6】《周人不用日名说》,张懋镕,《历史研究》,1993.5.

上一篇: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朱生豪的戏剧翻译风格及其成因   下一篇:“城”与“人”的文化契合 ——以《四世同堂》为例

相关文章

  • · 浅析新出束父己鼎

  •   本文关键词:湖北随州叶家山M65发掘简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3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8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