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夏饷铺墓地鄂国青铜器腐蚀状况分析
本文选题:夏饷铺墓地 + 青铜器 ; 参考:《江汉考古》2014年01期
【摘要】:夏饷铺墓地出土青铜器对探讨西周时期古鄂国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其表面普遍存在各种类型的腐蚀,妥善保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基于此,利用pH计、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拉曼光谱(Raman)及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此批器物的腐蚀环境及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墓群出土青铜器优先腐蚀富铜相,富锡相较为稳定,因而抗腐蚀能力强,整体保存情况较好。相对先进的冷加工退火处理技术,致密的锈蚀分层,中性、贫氯的埋藏环境,是其保存情况较好的主要原因。其锈蚀产物多为无害锈,但是性质较为活泼的PbO在锈蚀产物中占有一定比例,因而在进行保护时应使用机械方法除去青铜器表面附着的土锈及PbO,使其保存于干燥、缺氧的环境中,且应避免与氯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等腐蚀性较强的物质接触。
[Abstract]:The bronze ware unearthed in Xixiangpu cemete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Hubei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However,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corrosion on its surface, and proper preserv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d on this, the corrosion environment and the products of thes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pH meter, 3D video microscope, Raman spectrum and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onze wares unearthed in the tomb preferentially corrode the copper-rich phase, and the rich tin phase is relatively stable, so it has strong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good overall preservation. The relatively advanced cold working annealing technology, dense corrosion stratification, neutral and chlorine poor burial environment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its better preservation. Most of the rust products are harmless rust, but the active PbO occup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in the rust products. Therefore, mechanical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remove the rust and PBO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bronze ware so that they can be preserved in the drying process. Avoid contact with corrosive substances such as chloride, sulphide and hydroxide in anoxic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分类号】:TG172;K87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堂华;方文;;楚国与鄂国及古越族[J];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张瑛,蔡兰坤,顾小兰,祝鸿范,周浩;青铜文物锈体的组织结构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4期
3 罗武干;秦颍;黄凤春;胡雅丽;王昌燧;;湖北省出土的若干青铜器锈蚀产物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7年03期
4 刘煜;张晓梅;杨宪伟;原思训;;天马-曲村周代晋国墓地青铜器保存状况研究[J];考古;2000年09期
5 徐少华;鄂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综考[J];考古与文物;1994年02期
6 李[x勤;;娭周初的鄂W[J];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菊琳,许淳淳,吕国诚;三元青铜/环境界面上物质转移的化学行为[J];材料研究学报;2004年03期
2 徐群杰;潘红涛;邓先钦;时士峰;李金光;;青铜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冯丽婷;苏畅;冯绍彬;李振兴;;青铜器腐蚀问题的辩证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1年02期
4 冯绍彬;胡芳红;冯丽婷;;青铜器腐蚀研究现状[J];腐蚀与防护;2009年01期
5 陈港泉;于宗仁;李娜;苏伯民;赵西晨;丁岩;;陕西凤栖原西汉墓M25耳室土壤中金属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敦煌研究;2013年01期
6 王菊琳,许淳淳;青铜在土壤中局部腐蚀过程的化学行为[J];化工学报;2004年07期
7 张倩慈;刘权卫;李定明;王玲;;拉曼光谱在核领域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分析计量;2011年01期
8 朱铁权;王宏;陈兆镜;胡立敏;余志;;重庆忠县翠屏山崖墓群出土晋代金银器的分析研究[J];江汉考古;2011年01期
9 王蕙贞,魏国锋,朱虹,金普军;商代青铜戈腐蚀机理与保护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1年03期
10 杨亚长;金文所见之益公、穆公与武公考[J];考古与文物;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姜亚林;《诗经》战争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丹;南襄盆地出土两周时期铭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董黎;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灻澊;西周有挊拝器e反鷠湁絒D];吉林大学;2013年
7 廖晓宁;铜及青铜合金在静态和动态薄液膜下的腐蚀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继平;鄂东楚文化的历史进程与特征[D];武汉大学;2005年
2 黄薇;陕西不同地区土壤埋藏环境与青铜器锈蚀特征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徐世权;出土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中的国名考察[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迁;PVA/SiO_2荧光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业萍;疏水性镁合金新型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国胜;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获重大发现[J];江汉考古;2003年02期
2 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学报;1959年03期
3 王蕙贞,魏国锋,朱虹,金普军;商代青铜戈腐蚀机理与保护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1年03期
4 胡雅丽 ,杨剑坤;战国楚墓发掘日记 迷雾缭绕九连墩[J];文明;2004年12期
5 ;近年来上海市从废铜中d6救出的重要文物[J];文物;1959年10期
6 程德润;赵明仁;刘成;李红星;;古代青铜器“粉状锈”锈蚀机理新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伯礼;唐敦乙;龚彬;;电子束焊接与铜质文物的修复[J];真空与低温;1991年02期
2 李兴福;樊北平;张世文;刘亚强;;腐蚀青铜器的保护——青铜缓蚀剂的复配研究[J];考古;1992年08期
3 冯绍彬;李振兴;冯丽婷;胡芳红;;新型青铜器缓蚀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J];材料保护;2009年10期
4 金普军;秦颍;龚明;李涛;朱铁权;胡雅丽;王昌燧;;九连墩楚墓青铜器铅锡焊料的耐腐蚀机理[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年03期
5 冯绍彬;胡芳红;冯丽婷;;青铜器腐蚀研究现状[J];腐蚀与防护;2009年01期
6 韩炳华;;灵石旌介青铜器铸造工艺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2期
7 孙淑云;姚智辉;万辅彬;;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金相分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廖灵敏;黄宗玉;潘春旭;陈官涛;胡雅丽;;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材料学特征研究[J];考古;2008年08期
9 孙淑云;梅建军;;中国古代铅锡焊料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冯丽婷;苏畅;冯绍彬;李振兴;;青铜器腐蚀问题的辩证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绍彬;冯丽婷;胡芳红;张雷;;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董友珍;李超;付永丽;;金相检验在钢铁企业中的意义及运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非;尹付成;苏旭平;;Zn-Fe-Ni三元系相图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小英;任大鹏;姜桂芬;;21-6-9奥氏体不锈钢失效机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5 姜利民;郝胜智;王丽春;吴平生;李仁峰;董闯;;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对不锈钢316L耐蚀性能的影响[A];TFC'05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周细应;杨愈;李培耀;周细应;;HK40耐热管材的组织和性能[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鹏程;王庆富;伍绍萍;黄文莉;白贵云;蒋春丽;;Be/HR-1钎焊微区成分和组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谭云;余勇;潘晓霞;李光东;张方举;丰杰;周德惠;;高温热冲击对J75不锈钢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9 袁晓敏;龚佑品;;激光熔覆Ni基TiB_2陶瓷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吴立新;曾静;陈士华;龚桂仙;姚中海;;一种含铜钢表面富集相的电子显微分析[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廖建国;耐蚀性好的油井用高强度高Cr钢管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杜玉萍;探究司母戊大方鼎铸造之谜[N];江苏科技报;2006年
3 肖英龙;高深度油井、气井腐蚀环境与对策及高耐蚀井用管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4 肖英龙;油气总管用马氏体系不锈钢无缝管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周鉴;涟钢CSP生产线生产SPHC钢质量分析[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6 刘煜;浅谈X射线透视技术在古代青铜器研究中的应用[N];中国文物报;2001年
7 ;不锈钢的表面处理[N];现代物流报;2005年
8 石岩;第二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发和;高强度航空铝合金局部腐蚀的电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曹琨;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及其自组装膜对铜在海水中缓蚀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世海;CI~-对原油罐底板腐蚀分析与防护[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2 黄琳;盐水钻井液用钻具的环保型缓蚀剂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沈璐;青铜器粉状锈氧化封闭法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王翠玲;基于正交实验的超音速火焰喷涂Fe基涂层组织性能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世伟;X70钢耐蚀性能与铁氧化物膜保护机制初探[D];东北大学;2005年
6 杨光山;C、Cr、Ni、RE及热处理对Fe-Mn-Si形状记忆合金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焕志;钢铁常温磷化及表面处理的电化学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孙李平;太阳能高温熔盐优选及腐蚀特性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9 林阳阳;AZ31B镁合金TIG焊及接头腐蚀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胡红娟;钛合金(Ti-6AI-4V)深层离子氮化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47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4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