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像与唐宋墓葬风气之变——以五代十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为中心
本文选题:墓主像 + 墓葬艺术 ; 参考:《美术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墓主像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墓葬艺术中的一种常见题材,有着漫长的历史传统。令人倍感奇怪的是,这一墓葬艺术传统在整个唐代的三百年间,几乎完全消失不见了,仿佛彻底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可是,当历史进入五代十国,这一墓葬艺术表现题材,不仅多以塑像的全新面目再度出现于当时的墓葬,且其影响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墓主像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再度出现及其形态变化,预示着唐宋之交,人们对这一传统丧葬艺术表现题材的观念和认识,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迁。根据这一征兆的启示,本文试图聚焦于五代十国时期墓主像的相关发现与文献记载,梳理其前后的历史文脉,观察其中暗含的新的信息,以期从艺术形式与丧葬仪礼的角度,理解当时墓葬风气乃至社会文化的有关变动。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有二:其一,在唐代已几近消亡的墓主像题材何以在五代时期再度流行,而且一变而为雕塑的形式;其二,三维立体的墓主像进入墓葬后,究竟给墓葬带来何种影响。
[Abstract]:The tomb owner is like a common subject in the tombs art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Wei, Jin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has a long historical tradition. Curiously, this burial tradition almost disappeared throughout the 300 years of the Tang Dynasty, as if it had completely faded out of people's memory. However, when history entered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countries,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tomb art not only appeared in the tomb as a new statue, but its influence lasted until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tomb master statue in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and its changes in form indicate that at the turn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ncep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ression subject of this traditional funeral art. According to the revelation of this sig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ocus on the discovery and documentation of the tomb master images in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comb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before and after it, and observing the new information implied therein, with a view to the artistic form and funeral ceremony.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changes in the burial atmosphere and even social culture at that time. There are two basic issues of concern: first, why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tomb master statue, which was nearly extinct in the Tang Dynasty, became popular again in the five dynasties and changed into the form of sculpture; second, after the three-dimensional tomb master statue entered the tomb, What effect does it have on the tomb?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分类号】:K87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尊志;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汪连兴;关于马王堆一、二号汉墓墓主的族属、身份等问题的探想[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许明纲;营城子壁画墓[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文士丹;关于虎山二号墓的墓主[J];南方文物;1985年02期
5 吴海贵;象岗南越王墓主新考[J];考古与文物;2000年03期
6 邵玉健;丹阳两座南朝失名陵墓墓主考[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7 高西省,秦怀戈;刘台子六号墓的年代及墓主问题[J];文博;1998年06期
8 高至喜;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墓主到底是谁[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3期
9 李裕民;郭店楚墓的年代与墓主新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何星亮;河南濮阳仰韶文化蚌壳龙的象征意义[J];中原文物;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志刚;;海淀中国工运学院辽墓及其墓志[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2 王志高;;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蠡测——兼论孙吴时期的宗室墓[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岩;;墓主画像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秦臻;;四川东汉陵墓石兽所见丧葬艺术赞助人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长寿;;四川乐山麻浩“阳嘉三年”墓石刻调查[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计连成;;辽太叔祖墓主室木椁壁画及相关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祝中熹;;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墓主再探[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建东;;浩浩荡荡的车马奔向阴司[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10 于秋伟;;汉代“庖厨图”画像分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马冰;也谈曲沃羊舌M1和北赵晋侯墓地M93的墓主[N];中国文物报;2007年
2 记者 李冀 实习生 余方;上坊大墓文物昨日修复后亮相[N];南京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娄山 实习生 江自访;禹墟考古发掘:或为禹会诸侯之地 双墩一号墓主:确是春秋钟离国君[N];蚌埠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敏 郭敏;万事俱备 只待揭秘[N];安阳日报;2010年
5 记者 周长庆 杜学静;墓主头像复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北京大学 李零;冯伯和毕姬[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郭俊峰 刘丽丽 张幻辉;济南发现一隋墓[N];中国文物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姜莹莹;秦代天子级墓葬谜团难解[N];北京科技报;2008年
9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田泳;研究墓葬比确认墓主更重要[N];深圳商报;2010年
10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 李森;香山汉墓墓主为第一代冄川国王[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丽利;楚卜筮简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3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吴爱琴;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9 宋艳波;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蒋志龙;金莲山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畅;曾侯乙墓墓主内棺纹饰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2 郭巍薇;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墓俑的功能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3 霍蕾;商墓随葬品的摆放位置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磨占雄;黑沟梁墓地与东黑沟墓地的考古类型学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赵洋;娄S崮棺诮掏及秆芯縖D];山西大学;2011年
6 王丽颖;中国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宴饮图装饰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张悦;唐宋时期砚台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裴建陇;新出秦国短剑试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邵菁菁;北魏平城时期三具木棺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贾志斌;西周时期中原地区随葬乐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0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5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