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视域下人类行为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以青海高庙盆地史前聚落遗址生存领地分析为例
本文选题:社会变迁 + 环境 ; 参考:《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摘要】:社会变迁理论将人与环境看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系统,从整体上研究人的社会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变迁理论认为,自然环境依其自身规律演变,影响社会的变迁;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变迁。本文借助历史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青海乐都高庙盆地史前文化遗址空间演变材料的分析,探讨史前气候变化导致盆地内遗址生存领地(Thiessen多边形)范围发生改变,而生存领地的变化又与人群的主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规则、社会复杂化及婚姻制度发展演变等人类社会的变迁关系密切,论证了青藏高原史前气候变化是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关键一环。
[Abstract]:The theory of social change regards human and environment as a unified system of interac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social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 The theory of social vicissitude holds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volves according to its own law, which influences the social vicissitude, and the chang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human ac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ill also affect the social vicissitude. With the help of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evolution materials of prehistoric cultural sites in the Gaomiao Basin, Ledu, Qinghai,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in the scope of Thiessen polyg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prehistoric climate. However, the change of the living territ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human society, such as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crowd, the moral standard, the rules of conduct, the complexity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marriage syste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prehistoric climate chang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a key par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n human behavior.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041)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峰贵,侯光良,张镱锂,张忠孝,许长军,周强,张海峰;中全新世气候突变对青海东北部史前文化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2 侯光良;刘峰贵;萧凌波;曾早早;;青海东部高庙盆地史前文化聚落演变与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2008年01期
3 李水城;;西北与中原早期冶铜业的区域特征及交互作用[J];考古学报;2005年03期
4 许兴国 ,格桑本;我省齐家文化的发掘及其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5 安成邦,冯兆东,陈发虎;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的环境变化与文化演进[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慈平;;浅谈羌人在早期中西交往中的媒介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荣,索秀芬;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2 黄春长;;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植被气候变迁[J];地理科学;1991年04期
3 曾永年,马海洲,李珍,李玲琴;西宁地区湟水阶地的形成与发育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3期
4 安成邦,冯兆东,唐领余,陈发虎;甘肃中部4000年前环境变化与古文化变迁[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5 王建林,熊伟;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迁移与气候变化关系[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6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叶茂林;青海官亭盆地考古遗存堆积形态的环境背景[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7 侯光良,刘峰贵;青海东部史前文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8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9 邓辉;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J];地理学报;1997年01期
10 张彭熹,张保珍,,钱桂敏,李海军,徐黎明;青海湖全新世以来古环境参数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军文;金鑫;;英法社会变迁的路径比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2 童远忠;;新疆建省与近代新疆社会变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严昌洪,彭南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4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付海晏,匡小烨;从商事公断处看民初苏州的社会变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朱海;中国三至九世纪历史发展暨唐宋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7期
7 申红星;;“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8 周武;太平军战事与江南社会变迁[J];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李艳男;;清末民初东北关内移民与社会变迁浅析[J];学理论;2012年36期
10 周春;;村落讲述传统与社会变迁——以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汤志祥;;过往二十年社会变迁对词语的催生与筛选[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3 宋宁而;;社会变迁:日本漂海民群体的研究视角[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4 程德;;近三十年来国外关于明代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状况[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5 潘洵;杨光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农村的社会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周晓虹;;社会变迁及其对中国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挑战[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洪佳期;;近代上海的社会变迁与法律多元化[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8 郗志群;;简论近代北京城市建设和社会变迁[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李书亮;;搏击社会变迁之潮的季方[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卞利;;祁门六都村的社会变迁与宗族管理简论[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南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N];光明日报;2000年
2 刘巾(新疆人民出版社编辑);社会变迁转型中的文化转型[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3 武汉大学 周荣;垸:明清两湖平原社会变迁的核心要素[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陆航;国家“治理”:面向社会变迁的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沈渭滨;把握社会变迁与财政演变的双向互动[N];社会科学报;2001年
6 沈杰;社会变迁下不容忽视的心理震荡[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通讯员 任卫华 张志新 记者 霍晓丽;30年村务档案记录社会变迁[N];河北日报;2008年
8 周东飞;读懂逆天工资单背后的社会变迁[N];长春日报;2013年
9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社会学所 沈杰;心理问题与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先耀;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徐新;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力实践[D];上海大学;2005年
3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梓;改革开放后海外新移民与农村社会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冬冬;1982年宪法及修改与中国的社会变迁[D];郑州大学;2010年
3 曾桂林;清末民初的慈善事业与社会变迁(1895-1928)[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秦文鹏;角色困惑,矿区社会变迁过程中社区所面临的制度困境[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学良;转型期农村社会变迁中市场化的功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陈佳;明清时期抚州商人与农村社会变迁[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8 蒋超;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邵华;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蹇福阔;报纸广告中的社会变迁[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8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02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