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为逝者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8-07-09 10:51

  本文选题:“死事若生事” + 墓葬画 ; 参考:《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人生与人死皆不可违背。生死两界在艺术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生命话题。中国的丧葬文化遵循"死事若生事"的主旨,形成了独特的墓葬艺术的表现形制,树碑立传既是活人对逝者的盖棺论定,也是文化传承之垂范,而这些无不在地下得到保存和反映。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我国地上的遗存大半被毁,地下反而相对完整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难得的艺术遗产,弥足珍贵。
[Abstract]:Life and death cannot be broken. The two worlds of life and death have left a lot of life topics worth thinking about in the artistic heritage. The funeral culture in China follows the main idea of "death happens if something happens" and forms a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art of tombs. The biography of tree inscriptions is not only the coffin of the dead, but also the model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all these are preserved and reflected underground. For many reasons in history, most of the remains on the ground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destroyed, and the underground has left us a rare artistic heritage, which is precious.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K878.8;K8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丙安;;带徒传艺: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J];美术观察;2007年11期

2 谷方;;对文化艺术遗产的新认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李平;;论非物质艺术遗产[J];大家;2012年04期

4 谷方;关于文化艺术遗产的几个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冯骥才;;重新认识和建设传统节日[J];新湘评论;2012年02期

6 冯骥才;;重新认识和建设传统节日[J];中国老区建设;2008年02期

7 李雅;;论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发展[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7期

8 ;继承民族艺术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J];中国民族;1993年08期

9 周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J];民族艺术;2004年02期

10 图娅;;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时不我待[J];内蒙古艺术;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王可;2010欧盟文化遗产奖尘埃落定[N];北京商报;2010年

2 上海油画雕塑院理论研究部主任 傅军;有多少“艺术遗产”可以重来?[N];东方早报;2014年

3 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重新认识和建设传统节日[N];人民日报;2007年

4 庄正华;浅谈文化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单三娅;保护文化遗产 政府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席锋宇;民众才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N];法制日报;2012年

7 记者 赵莹莹;传统节日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N];人民政协报;2014年

8 记者 初霞;大学培养小学生 龙江民乐有传人[N];哈尔滨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锐;让中华传统帆船驶向未来[N];中国船舶报;2013年

10 通讯员 常绘政;漾濞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本文编号:2109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09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