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国北方地区黄牛起源的分子考古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1 17:11
【摘要】:中国黄牛的起源及驯化一直是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古代黄牛遗骸的形态学鉴定和对现代地方黄牛品种的DNA分析,而针对中国古代黄牛的DNA研究尚少。本文对中国北方5个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42个黄牛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并结合现代黄牛线粒体DNA数据以及考古学文化对中国黄牛的起源、传播路径及其与早期文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北方古代黄牛均为普通牛,未见瘤牛。古代黄牛主要由T2,T3和T4构成,近东起源的T3世系在古代黄牛中占统治地位,频率高达81.0%。近东起源的普通牛可能随着早期人群的迁徙经过两条路线进入中国。
[Abstract]:The origin and domestication of Chinese yellow cattle have been a hot issue for archaeologists and geneticists.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tudies ar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cattle remains and DNA analysis of modern local cattle breeds,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DNA of ancient Chinese cattle. In this paper, the mitochondrial DNA of 42 yellow cattle unearthed from 5 early Bronze Age sites in northern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yellow cattle was analyzed by combining with modern cattle mitochondrial DNA data and archaeological culture. The communication path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rly civiliz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e early Bronze Age, the ancient yellow cattle of northern China were all ordinary cattle, no cattle were found. The ancient yellow cattle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T _ 2 T _ 3 and T _ 4. The T _ 3 lineage of near East origin dominated the ancient yellow cattle, and the frequency of T _ 3 was as high as 81. 0%. The common cattle of near Eastern origin may have entered China along two routes with the migration of the early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J1210007)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批准号:2010BAK67B03和2013BAK08B03)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183)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平台基地建设项目(批准号:201106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2009JJD780003)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YB-HT-025)共同资助
【分类号】:S823-09;K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成邦;王琳;吉笃学;陈发虎;王鹏;;甘青文化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环境动力[J];第四纪研究;2006年06期

2 高诗珠;崔银秋;杨亦代;段然慧;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朱泓;周慧;;新疆克里雅河下游圆沙古城古代居民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年02期

3 仇士华;蔡莲珍;冼自强;薄官成;;有关所谓“夏文化”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J];考古;1983年10期

4 傅罗文;袁靖;李水城;;论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动物的来源及特征[J];考古;2009年05期

5 韩建业;;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J];考古;2010年11期

6 曾祥江;毕德广;;辽西区早期铜器及相关问题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2年23期

7 韩建业;;“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J];考古与文物;2013年01期

8 梅建军 ,刘国瑞 ,常喜恩;新疆东部地区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分析和研究[J];西域研究;2002年02期

9 张童心;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韩建业;;论二里头青铜文明的兴起[J];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巍;;昌都卡若: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新起点——纪念昌都卡若遗址科学考古发掘30周年[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2 吕红亮;;“穹庐”与“拂庐”——青海郭里木吐蕃墓棺板画毡帐图像试析[J];敦煌学辑刊;2011年03期

3 李中轩;朱诚;闫慧;;汉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4 侯光良;许长军;樊启顺;;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次扩张与环境演变[J];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5 吕厚远;张健平;;关中地区的新石器古文化发展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J];第四纪研究;2008年06期

6 张小虎;夏正楷;杨晓燕;吉笃学;;黄河流域史前经济形态对4kaB.P.气候事件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08年06期

7 李中轩;朱诚;张广胜;欧阳杰;王然;;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8年06期

8 李小强;纪明;Dodson J;周新郢;赵克良;孙楠;杨青;;河西走廊4200年以来青铜冶炼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J];湖泊科学;2010年01期

9 萧家仪;徐时强;肖霞云;汤惠生;陈声波;韩艳;高亚炜;祁国翔;;南京郭家山遗址植硅体分析与湖熟文化环境背景[J];古生物学报;2011年02期

10 凌勇;梅建军;李肖;张永兵;吕恩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金属器的科学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2 罗运兵;;我国骆驼的早期驯养与扩散[A];中国《活兽慈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2 许月;辽代契丹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谢承志;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古代人群及山西虞弘墓主人DNA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6 高诗珠;中国西北地区三个古代人群的线粒体DNA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赵欣;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韩金秋;夏商西周时期中原文化中的北方文化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宁;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的人种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林虎;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坤;东天山地区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墓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刘远晴;中国早期铜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韦姗杉;二里头早期国家兴衰的聚落考古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华伟;试论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的石构墓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丰;红山文化玉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琼;“后羿代夏”的考古学观察[D];郑州大学;2011年

7 崔宗亮;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徐时强;古环境演变与海岸线变迁对江淮东部新石器文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怀颖;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磨占雄;黑沟梁墓地与东黑沟墓地的考古类型学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业;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韩建业;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林l,

本文编号:2136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36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d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