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岭南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4 13:34
【摘要】: 岭南地处我国南部边陲,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面临海,俨然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秦汉以前,岭南就与中原地区有过交流,但比较贫乏。秦始皇统一岭南为两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此后,南越国的建立以及武帝平南越加速了交流的过程。正是在这种交流与融合中,汉文化逐渐形成。这个交流的过程在墓葬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岭南地区西汉时期中小型墓葬数量众多,为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本文立足基础材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运用类型学分析法对墓葬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建立岭南地区西汉墓的年代构架。其次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墓葬材料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详细的辨别和归纳,并考察这一地区文化的传播、交流及融合。最后在文化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岭南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思考,认为民族平等以及民族间相互尊重,是外来文化在岭南地区迅速传播的基础,并归纳出岭南地区汉文化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抗、接纳、认同。
[Abstract]:Lingna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border of China, west, north, east three side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south of the sea, like a relatively closed geographical unit. Befor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Lingnan had exchanges with the Central Plains, but was relatively poor. The unification of Lingnan by Qin Shihuang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Since 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South Vietnam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xchange by Emperor Ping-nan of Wu Di. It is in this kind of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the Han culture gradually formed. This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lso has a prominent expression in the burial. The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mb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Lingnan region provides abundant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related problems. Based on the basic materials and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firstly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tombs by typology analysis, and establishes the age frame of the Western Han tombs in Lingnan region. Secondly, the cultural factors contained in the material of tombs are identified and summarized in detail by the method of cultural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of the culture in this area are investigate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factors, the formation of Han culture in Lingnan region is considered, and the equality of nationalities and mutual respect among nationalities are the basis for the rapid spread of foreign culture in Lingnan region. The formation of Han culture in Lingnan are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confrontation, acceptance and identity.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汉画像折射出的宗教信仰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任晓锋;;从周代考古墓葬出土礼器看列鼎制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曾祥旭;;试论汉代墓葬艺术中西王母图像发达的原因[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陈星;周菊青;;兰溪费垅口村南宋墓出土文物[J];东方博物;2011年02期

5 余瑞华;;由曹操墓墓葬方向看古人的“尊西”观念[J];殷都学刊;2011年03期

6 邵崇山;;先秦时期墓葬棺椁制度略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于志勇;;2006~2010年的新疆考古新发现[J];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04期

8 覃丽丹;;壮族地区土官夫人墓葬石刻艺术研究——以万承土州岑氏墓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袁广阔;;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与认识[J];考古;2011年06期

10 吉姆·海耶斯;芦力军;;关于中国安阳殷墟墓葬人种的推测[J];中原文物;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吴大林;储云;;苏南周墓的一组报告[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2 罗平;孟繁峰;;赵秦墓葬的“共祖”现象刍议[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3 张莉;;宁夏固原北周墓葬画保护工作小结[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4 程义;;唐代长安城周围墓葬区的分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索秀芬;;长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7 何德亮;;西公桥大汶口文化墓葬初探[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8 何周德;;有关半坡遗址墓葬的几个问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曾祥旭;;试析汉代墓葬艺术中西王母图像发达的原因[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靳枫毅;;军都山玉皇庙墓地殉牲制度研究[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柯杨;一大型汉代墓葬区遭破坏[N];河南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韩亮;萨嘎县文物普查发现“卡索墓葬群”[N];日喀则报;2008年

3 记者 耿毅 通讯员 高池 朱缨 王晓霞;我省诞生首个公益环保墓葬区[N];湖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滕建锋 习斌;名人墓葬,延续镇江千年文脉[N];镇江日报;2010年

5 胡晓莉 本报记者 蒋琳琳 记者 丁影;江油发现宋代八角菱形墓葬[N];绵阳日报;2010年

6 刘朴;关于古代墓葬的若干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记者 卜瑜 通讯员 赖南坡 龚庆华;乳源发现唐宋墓葬群[N];广州日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冯喜成 通讯员 杨虎成;秦安战国戎人墓葬发掘取得新进展[N];天水日报;2010年

9 李亚 旭武;阳曲县:发现郭氏明代墓葬[N];太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胡国洪 通讯员 鲍仕才;武义被盗三国墓附近再现东晋墓葬[N];金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尧亭;晋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宋江宁;区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陈畅;岱海地区战国时期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5 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余静;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魏坚;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华玉冰;中国东北地区石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俊杰;4-7世纪大同江、载宁江流域封土石室墓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钧平;余家河东周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2 金君利;两河流域欧贝德文化时期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明星;宋代仿木构墓葬形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涛;隋唐两京地区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蜀蕾;十国墓葬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安立环;激进政治经济学派述评[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晓辉;北方地区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D];吉林大学;2004年

8 盛之翰;关中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居方方;岭南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4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64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