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1号大墓”学案综理
[Abstract]:The famous Erlitou site, "No. 1 Tomb," has long been used as an important data for studying the "pyramid" social structure of Erlitou country. The reexcavation in 2002 and related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remains are not tombs. Instead, it should be a well with rammed earth pits. The similar remains were found in Zhengzhou Shancheng in Erligang Culture period, and those found in the late Erlitou Culture at Erlitou site were the earliest in this kind of well remains. The qualitative problems of the remains can be see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material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荣;许宏;;“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考古;2006年09期
2 许宏;;从二里头遗址看华夏早期国家的特质[J];中原文物;2006年03期
3 方孝廉;方媛媛;方莉;;二里头遗址都邑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向桃初;;二里头文化向南方的传播[J];考古;2011年10期
5 郑杰祥;;二里头文化商榷[J];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04期
6 傅淑敏;;我对二里头文化的看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鲍颖建;;试论娘娘寨遗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J];中原文物;2014年01期
8 许宏;;“二里头”的意义[J];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01期
9 杜金鹏;;读《偃师二里头》[J];考古;2000年08期
10 李维明;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J];中原文物;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润权;;资讯革命和国家起源兼谈二里头是否进入国家社会[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方酉生;;略论二里头遗址第一期遗存与夏代纪年——兼评《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3 张国硕;;夏都探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詹子庆;;中国北方“草原之路”的推想——谨以此短文庆贺孟世凯教授七十华诞[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大任;二里头:与夏商文化的亲密接触[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政;检视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新视野[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彭小军;艾兰:二里头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一种新的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许宏;二里头时代的“邦国”[N];团结报;2010年
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袁广阔;郑州大师姑二里头城址发现的意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袁广阔;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N];中国文物报;2005年
7 李维明;二里头考古 揭开夏都尘封千载的面纱[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新总;探秘华夏第一都[N];北京科技报;2003年
9 新华社记者 桂娟;偃师二里头发现3600多年前“紫禁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高江涛 魏继印;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建筑格局的变与不变[N];中国文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广阔;二里头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李丽娜;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锋;郑州大师姑城址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段天t,
本文编号:2258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25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