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居民枕部变形研究
[Abstract]:The occipital deform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unnatural flattening of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skull, from the parietal foramen to the outer occipital protuberance, which makes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parietal bon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occipital bone form a flat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Frankfurt plane. Among the ancient ruins, the most popular occipital deformation among the inhabitants of Dawenkou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ustom and custom. This deformation should deliberately keep the baby sleeping on the hard pillow so as to form a flat occipital and conscious behavior. However, its original origin may not be conscious, it may be formed by accident, because it conforms to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people living in Dawenkou culture, so it can be passed down. Manchu sleeping flat head is also aimed 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occipital part,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Dawenkou culture, but due to the age fault and the simple mode of occipital deformation, the two should be of their own origin, and have no direct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2;15CKG0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T80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04)资助
【分类号】:K878;Q9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山;薛成城;;略论我国东北一种特殊的审美习俗——扁头[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2 陈维强;;婴儿睡眠姿势与扁头综合征的研究与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11期
3 魏东;张桦;朱泓;;郑州西山遗址出土人类遗骸研究[J];中原文物;2015年02期
4 魏春雷;刘惠娟;戴艳;陈宇;;婴儿睡眠情况与睡眠障碍的现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年12期
5 黄明乐;;东北满族的睡扁头习俗起源及其利弊初探[J];科技视界;2013年10期
6 靳桂云;;龙山文化居民食物结构研究[J];文史哲;2013年02期
7 谢桂月;汪昌玉;;改良式鸟巢防止早产儿头颅变形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2年05期
8 孙蕾;;河南渑池笃忠遗址仰韶晚期出土的人骨骨病研究[J];人类学学报;2011年01期
9 范立君;;“闯关东”与民间社会风俗的嬗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振光;王建国;刘桂芹;赵政强;;山东广饶县傅家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晓鸣;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张林虎;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欣;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科学发现[J];科学之友(A版);2009年06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邱平;王昌燧;张居中;;古陶产地研究的一点体会[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德亮;大汶口文化发现研究50年[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邢兆远;重视保护开发大汶口文化[N];光明日报;2010年
3 王吉怀 陶威娜;大汶口文化惊现罕见器物[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记者 张建平 常璇;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胜出[N];蚌埠日报;2010年
5 ;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发掘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N];安徽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建平;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N];蚌埠日报;2010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王宏伟;梁王城大汶口文化考古现场探秘[N];新华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徐军 记者 王艳;被界定为大汶口文化聚落遗址[N];连云港日报;2012年
9 陈淳;文明进程研究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2年
10 刑霞;陶文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千年[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政;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早期的聚落与生业[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车亚风;花厅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康瀚予;文明史视野中的大汶口文化陶文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3 樊榕;北阡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居民健康状况试析[D];山东大学;2013年
4 闫雪;大汶口文化人口自然结构分析及初步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赵敏;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孙研;大汶口文化玉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郑铎;新石器时代大口尊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6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30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