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亚地区的陶器起源
[Abstract]:Systematic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of early pottery foun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indicate that the production of pottery was the product of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global climat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Pleistocene to the Holocene. Human being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exploration and invention. The early pottery of South China and North China originated independently. Early pottery in North China has some links to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but the data are limited and are not yet clear.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巫惠民;阳吉昌;;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试掘[J];考古;1976年03期
2 金家广;徐浩生;;浅议徐水南庄头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J];考古;1992年11期
3 ;石灰岩地区碳-14样品年代的可靠性与甑皮岩等遗址的年代问题[J];考古学报;1982年02期
4 焦天龙;;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岭南地区的史前文化[J];考古学报;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颢;;浅谈炎帝·姜炎文化研究中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利用问题[J];宝鸡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2 阮齐军;;试论华北地区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环境基础[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3 谷建祥 ,贺云翱;中国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体系中不同文化圈之形成与交融[J];东南文化;1990年05期
4 李伯谦;广东咸头岭一类遗存浅识[J];东南文化;1992年Z1期
5 刘宝山;传说中的三大氏族集团在考古学上的反映[J];东南文化;2003年05期
6 盘福东,盘立;蚩尤族团兴亡与三苗氏族盈虚文化考[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7 何国俊;;两翼-中轴:岭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格局的演变[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8 张美良;朱晓燕;覃军干;吴夏;曹建华;;桂林甑皮岩洞穴的形成、演化及古人类文化遗址堆积浅议[J];地球与环境;2011年03期
9 韦苏文;;寻找桂学文脉的更远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有恒;韩德芬;;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安益;;百色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曾骐;;论史前时期石器制造场兼谈香港西贡蚝涌的考古发现[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郑韬凯;从洞穴到聚落[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原海兵;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赵晓枫;金华猪群体遗传结构及其起源和驯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林毅;应用于岩土质文物保护加固的两种传统材料的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黄亚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铮;甘青地区史前太阳神信仰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宁;赣鄱地区早期古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胡进驻;东周郑韩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高海珑;中国壮侗语族射日神话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张超;秦汉时期的丧葬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元哲;商代畜牧业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7 黄渺淼;利用考古材料阐明先秦时期东江流域的文化演进[D];暨南大学;2012年
8 叶瑶;新疆考古发现的头骨穿孔现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刘琼;广西秋江史前墓地试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刘铮峰;广西钦州坭兴陶溯源及发展的初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宗巽;根系在植物碳素营养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4年01期
2 安志敏;;华南早期新石器的~(14)C断代和问题[J];第四纪研究;1989年02期
3 贾兰坡;邱中愞;;广西洞穴中打击石器的时代[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年01期
4 顾玉珉;;广东灵山洞穴调查报告[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2年02期
5 吴新智;越资奎;袁振新;沈家瑜;;广西东北地区调查简报[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2年04期
6 李有恒;韩德芬;;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8年04期
7 ;广东潮安的贝丘遗址[J];考古;1961年11期
8 ;广东翁源县青塘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61年11期
9 ;广西南宁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J];考古;1975年05期
10 邱立诚;宋方义;王令红;;广东阳春独石仔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掘[J];考古;198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成邦,陈发虎,冯兆东;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J];干旱区地理;2002年02期
2 赵景波,侯甬坚,杜娟,陈云;关中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J];干旱区地理;2003年01期
3 吴秀杰;刘武;张全超;朱泓;;中国全新世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及其微观演化[J];鄂尔多斯文化;2006年03期
4 乌兰;;全新世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经济形态与环境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潘凤英;;晚全新世以来江淮之间湖泊的变迁[J];地理科学;1983年04期
6 周锋;全新世时期河南的地理环境与气候[J];中原文物;1995年04期
7 张新荣;方石;胡克;王东坡;;敦化盆地晚全新世泥炭沉积中化学元素记录的古气候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年05期
8 丁敏;彭淑贞;庞奖励;张伟;陈栋栋;杨洪江;;山东中部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发展[J];土壤通报;2011年06期
9 贾耀锋;庞奖励;黄春长;毛龙江;史新民;;渭河流域东部全新世环境演变与古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10 李拓宇;莫多闻;胡珂;王海斌;郭媛媛;张翼飞;任小林;;临汾盆地陶寺遗址附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环境指标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湘元;王长炎;张诚;黄长水;;福建长乐全新世磁性地层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2 温锐林;肖举乐;常志刚;翟大有;周朗;许清海;李月从;S.Itoh;;全新世呼伦湖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陈发虎;安成邦;;西部全新世环境快速变化与西部开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马保起;李克;吴卫民;盛小青;;大青山山前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甘枝茂;桑广书;甘锐;岳大鹏;;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庞洪喜;卢爱刚;;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回顾与讨论[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金章东;王苏民;沈吉;;全新世单一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庞奖励;黄春长;;黄土地层记录的关中地区全新世时期重要水文事件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赵艳;于子成;陈发虎;刘秀菊;;青藏高原东北部克鲁克湖区全新世湖水位与植被变化[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范淑贤;吉云平;;河南平原全新世古植被变迁[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绍武;全新世的气候突变[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记者 陈惠玲;北部湾海洋环境海上联合调查全面完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3 杨睿;刘莉:中国北方全新世早期生计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记者 柴海亮;中国人的“脸”在变小[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士臣;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D];兰州大学;2011年
2 查小春;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蚀沉积事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惠玲;六盘山天池岩芯记录与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5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瑜琴;泾河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及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魏明建;全新世黑垆土中千年尺度的全球变化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6年
8 靳立亚;中东亚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李艳花;关中平原全新世土壤和土壤水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庭;东北泥炭记录的全新世火山喷发事件及其古气候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丽;定西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石丰登;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全新世以来孢粉组合及气候地层对比[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王艳娟;关中西部地区全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变[D];长安大学;2010年
4 牛晓露;关中盆地西部全新世成壤环境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艳峰;黄土高原东西部全新世野火与环境变化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文宇;泾河中游全新世野火与成壤环境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付淑清;天水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化[D];长安大学;2004年
8 葛本伟;洛阳盆地全新世特大洪水平流沉积物理化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亚芳;甘青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胡培华;三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35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