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试论郑州地区的筒腹鬲

发布时间:2018-11-24 11:41
【摘要】:筒腹鬲是分布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较为普遍和出土数量较多的一种器物,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之一。中原的郑州地区也发现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这种典型器物。郑州地区的筒腹鬲最早出现在夏代晚期,在商代数量有所增多,尤为重要的是发现有青铜筒腹鬲。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与分布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通过太行山东、西两麓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郑州地区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筒腹鬲,是伴随着先商文化在太行山东麓的南进而出现的。商文化中包括筒腹鬲、彩绘纹样和占卜技术等均受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强烈影响。正是由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对先商文化和商文化的深远影响,使得其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伴随着商文化的强盛而发展成为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bjects in Xiadiadian lower cultural site and tombs of Xiadiadian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Yanshan, it is a common and unearthed artifact. The Zhengzhou area of Central Plains also found this kind of typical artifacts of Xia Jia Dian lower-level culture. In Zhengzhou area, the early appeared in the late Xia Dynasty, increased in the number of Shang Dynasty,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bronze tube-belly GE.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there is a close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Xia and Shang cultures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lower Xiadian culture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Yanshan through Taihang Shandong and the western foothills. The lower culture of Xia Jia Dian, discovered in Zhengzhou area, was accompanied by the culture of Shang Dynasty in the south of the eastern foot of Taihang Mountain. Shang culture, including barrel and belly GE, painted patterns and divination technique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Xia Jiadian lower cultur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Xia Jia Dian lower level culture on the Shang culture and the Shang culture that it has become not only an organic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long with the prosperity of commercial culture, it has developed into an archaeological culture with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WJQ2011020)资助 辽海历史与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资助
【分类号】:K8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郑州洛达庙遗址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89年04期

2 ;辽宁北票县丰下遗址1972年春发掘简报[J];考古;1976年03期

3 ;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4年01期

4 李恭笃;;昭乌达盟石棚山考古新发现[J];文物;1982年03期

5 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J];文物;1984年06期

6 孙守道;;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J];文物;1984年06期

7 刘朴;承德县内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J];文物春秋;1998年04期

8 徐昭峰;;夏家店下层文化卜骨的初步研究[J];文物春秋;2010年04期

9 徐昭峰;李丽娜;;夏商之际王朝文化北向传播的通道及背景探析[J];中原文物;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仁安;试论红山文化居民对岫岩玉的开发与利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周晓晶;红山文化玉勾云形器研究回顾及新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时麒;岫岩软玉与红山文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华玉冰;张振军;杜守昌;;朝阳罗锅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分期及相关问题[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5 乌恩;;论夏家店上层文化在欧亚大陆草原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6 李健菁;;族群、生态、资源的对话——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山戎”文化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7 朱永刚;;克什克腾旗关东车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8 王立新;;探寻东胡遗存的一个新线索[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9 吉迪;张玲;余静;;公元前1000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牧业生活方式的兴起——区域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周邻地区的互动[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10 李少兵;索秀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史[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陶复;;建筑考古三十年综述(1949—1979)[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三、四辑)[C];1982年

2 陈平;;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综述[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3 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5 陆思贤;;“勾云形玉佩”的形状结构及寓意的思想内容[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6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李逸友;;“娃娃鱼币”解说[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8 韩仁信;;刀币仿自环首柄刀考辩——兼谈刀币文化是畜牧经济的一种结晶[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9 韩建业;;试论北京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2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崔波;甲骨占卜源流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4 李法军;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段天t,

本文编号:2353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353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