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骆驼墩遗址动物骨骼工具痕迹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 13:30
【摘要】: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是古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遗存的重要部分,以研究这类动物遗存为目的的动物考古学始于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研究方向包括动物地理学关系、环境演变、人类对生境的影响,以及从人类学角度出发,研究动物在营养、资源利用、经济、居住模式、礼仪、社会身份以及人类生活其他方面的应用等。也有部分学者尝试突破生物学层面多角度开展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出土的骨骼表面存在的痕迹。特别是工具痕迹,对其进行研究对于获取当时人们屠宰、肢解等方面信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了骆驼墩遗址出土的数量最多的三类动物骨骼,即鹿、猪、牛作为研究材料,这些骨骼表面存在很多痕迹,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埋葬前业已存在。经过初步观察发现骨骼表面的痕迹多为规整度高近似性高的工具痕迹,并且与这些骨骸伴出的还有大量刃部有破损的石质工具,因此笔者着重研究骆驼墩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上人类行为留下的痕迹,采用微观形态和宏观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章主体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围绕三类动物骨骼上的工具痕迹展开观察、测量、描述与初步分析,观察发现鹿头和猪头都存在鼻骨缺失的现象,头骨顶面、左右两侧以及后侧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肢骨骨干及骨端位置多存在破口痕迹等等,从痕迹形态来看以痕底平直、痕壁平整的破口痕迹为主,另有断口痕迹、线形痕迹以及少量的孔洞痕迹和凹陷痕迹。推测应当是使用平直刃且刃角较大的石质工具砍劈留下来的。下编以上编动物骨骼上的工具痕迹成因分析为据,开展了动物屠宰、肢解、取肉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包括鹿头、鹿腿、猪头、猪腿、牛腿,实验工具为仿照骆驼墩遗址出土石器制作的石锛、石凿、石斧、石钺,所有石器均采用侧装法安装。通过实验痕迹与出土痕迹的形态、位置对比,结合微观对比,从而验证上编中有关出土骨骼上工具痕迹成因的假设,认为这些痕迹是当时人们为了屠宰、肢解、剔肉以及截取骨骼完整的一部分,使用石锛,以砍劈为主,结合切割的方式留下来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仰松;;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工具试探[J];考古;1980年06期



本文编号:2537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37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