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6 07:44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文物普查,湖南省在历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共发现8处石窟摩崖造像遗存,年代最早为南朝造像,其他几处为唐以后造像,元、明、清各朝都有,虽然年代相对较晚,但具有明显的历史连续性与传承性。湖南地区的石窟摩崖造像的研究,目前尚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即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对所发现的石窟摩崖造像情况做大致的调查记录,且记录颇为粗略,极少专门描述或考证,多为文物普查简报之类的资料,对于湖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艺术的整体研究尚无人涉及。因此,对湖南地区的石窟摩崖造像的系统研究,可以填补湖南地区石窟艺术研究等方面的空白,同时对进一步研究佛教造像艺术及湖南佛教史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江永摩崖造像、张家界玉皇洞石窟造像、张家界峰泉洞石窟造像等处作为的主要研究对象,对它们的造像形象进行详细辨识,分析其造像特征,总结其主要特点,得出湖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的整体特征:造像均开凿于背山临水之处;总体年代较晚,为晚期造像;造像题材内容上呈现出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即表现为儒家的伦理规范,佛教的因果思想,还有道教的鬼神惩戒彼此杂糅在一起,并已经渗透到民众思想意识的深处。 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湖南地区地貌特征对石窟摩崖造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佛教发展的演变,特别是五代以来,封建商品经济发展、佛教从学理型佛教过渡到民俗性佛教等多重影响下产生的。
【图文】:
长方形高台上,,台高 0.3 米,面相长方,新月眉直,鼻翼宽大。嘴角有两缕胡须,颏下有“%健焙邸雹伲涤翊糯棒雹凇K纸徊娣疟澈笥性残瓮饭狻M饭饬讲嘤
本文编号:2541980
【图文】:
长方形高台上,,台高 0.3 米,面相长方,新月眉直,鼻翼宽大。嘴角有两缕胡须,颏下有“%健焙邸雹伲涤翊糯棒雹凇K纸徊娣疟澈笥性残瓮饭狻M饭饬讲嘤
本文编号:254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4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