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对数指数法在动物考古学中的应用——以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中国黄牛属动物为例

发布时间:2019-11-05 23:47
【摘要】:正前言中国的动物考古学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公开发表的鉴定和研究报告200余篇及大量专题研究和一些综合研究成果。在学科形成时期之初,种属鉴定、量化统计和形体测量就是鉴定和研究报告的内容主体,这种体例和思路也被沿用至今。然而,回顾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在种属鉴定和量化统计两个方面
【图文】:

青铜时代,黄牛,动物,遗址


址和各个时期样品的中值来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起,黄牛属动物的身体尺寸较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标准动物相比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小,并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而至本研究的时间下限——青铜时代早期(图四;图五)。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身体尺寸较小的个体大量出现。在青铜时代早期,仍然存在一定数量身体尺寸较大的个体。基于现代生物学和动物考古学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黄牛属动物身体尺寸的历时性变化规律反映了黄牛属动物野生与家养属性的变化。在新石器时图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黄牛属动物头后骨骼测量值对数指数值跖骨SD掌骨SD跖骨Bp掌骨Bp跖骨Bd距骨Bd距骨GLI跟骨GL中央跗骨GB大布苏原始牛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末期青铜时代早期胫骨Bd掌骨Bd桡骨BFp桡骨Bp桡骨Bd肱骨BT肱骨Bd肩胛骨BG肩胛骨LG股骨Bd-0.2-0.15-0.1-0.0500.050.10.15代早期和晚期,黄牛属动物的身体尺寸普遍较大,,应属于原始牛。然而,双塔和东营遗址各出土了一件测量值较小的标本,在此需要对它们的属性稍作讨论。双塔遗址及与其年代相近的东北地区其他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认为,当时该地区的生业模式是狩猎采集,家畜饲养业尚未出现[28];而东营遗址所属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并未出现性质明确的家养黄牛[29]。同时,原始牛的这种显著图四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各遗址黄牛属动物头后骨骼测量值对数指数值箱线图(n表示样品量,○及表示异样品)数指数对0.10.050-0.05-0.1-0.15-0.2n=10n=20n=1n=3n=3n=9n=7n=23n=22n=5n=174n=15n=19布苏大塔双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雪;陈全家;;浅析高等院校动物考古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创新——以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相关课程体系的调研为例[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年02期

2 尤悦;;走进动物考古学研究——读《动物考古学(第二版)》[J];南方文物;2014年01期

3 袁靖;;动物考古学揭密古代人类和动物的相互关系[J];西部考古;2007年00期

4 袁靖;;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与新进展[J];考古;2004年07期

5 王春雪;陈全家;;动物考古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改革问题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年01期

6 王春雪;陈全家;;《日本动物考古学基础》评介[J];人类学学报;2012年03期

7 西本丰弘,陈杰;动物考古学方法[J];农业考古;1999年03期

8 王春雪;陈君;陈全家;;第三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纪要[J];古今农业;2012年03期

9 袁靖;;关于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考古;1994年10期

10 朱里埃·芝沫曼·浩尔特,安家瑗;超越最优化模式——人类利用动物研究方法的选择[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考古所 袁靖;走向世界的中国动物考古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袁靖;薪火相传 精益求精[N];中国文物报;2011年

3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 吕鹏 李志鹏;动物考古学2012年发展综述[N];中国文物报;2013年

4 吕鹏;行进中的中国动物考古学[N];中国文物报;2013年

5 袁靖 邓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关于历史时期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曾江 实习记者 陈曦;新技术推动我国动物考古学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而今迈步从头越[N];中国文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爽;西方鸟类动物考古学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本文编号:2556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56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