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数字化时代的碑刻与碑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4 18:01
【摘要】:从古至今,碑刻的形制与功能有很大的变化,种类也很多。但立石为碑,其上镌刻文字、作为永久性纪念物和标记这个特征是一直保持着的。古人认为碑的功能与内容的类别有述德、铭功、纪事、纂言等,实际上《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这些碑刻还包含有规范文字和经书的功能。中古和晚近以来,碑刻成为更广泛的文化传播手段,它对于宗教、文学的传播,对族谱、祖训和家规的传播,对民间纠纷的诉讼判定、对民间契约的遵守等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碑刻的优势是时间、地点、人物记载明晰,载体坚硬不易磨损。碑刻在传播过程中,常出现字迹的磨损、漫漶等现象,字体中的异体字、碑别字极为众多,增加了碑文考据的任务。碑刻具有著录属性、自然属性、文物属性、文字属性、文化属性。数字化时代的碑刻学研究应当包括文物学、文字学、文献学、文体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碑刻技术学等,它是多学科的联合学术共同体创建的,应在多学科的联合中为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作出新的成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齐元涛;;隋唐石刻篆文与汉字的当代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马瑞;党怀兴;;碑刻古文字释疑五则[J];考古与文物;2015年06期

3 周晓薇;王其yN;;流寓周隋的南朝士人交往图卷——新出隋开皇八年《朱干墓志》笺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周晓薇;王其yN;;隋代宫人的膺选标准与社会期许——以隋代宫人墓志铭为基本素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管理——从苏州碑刻的分类说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兆鹏;;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J];文学遗产;2006年02期

7 齐元涛;武周新字的构形学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王立军;谈碑刻文献的语言文字学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9 黄永年;碑刻学[J];新美术;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社会流动视域下南朝韦华家系势力迁转及其文化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吴继刚;;当代碑刻文献语言文字研究的领舞者:毛远明教授[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3 王永平;;徘徊于信教与限教之间:唐代名相姚崇对佛教的复杂心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4 王宁;;数字化时代的碑刻与碑刻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5 周晓薇;王其yN;;礼遇与怀柔:江南士人流寓隋朝的文教事功——以新出隋大业十三年《包恺墓志》为中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6 邱亮;毛远明;;六朝石刻俗字考释八则[J];中国语文;2016年05期

7 丁俊苗;;论文学典籍注释的功能与价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5期

8 常萍;;武周新字的来源及在吐鲁番墓志中的变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9 张逸如;周杰;;略论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文化价值[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10 孙剑伟;苏显华;;桂西南古代碑刻文献及其保护整理刍议[J];广西地方志;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山;;汉字的书写理据及汉字理据的二层划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宋燕鹏;张素格;;北周麟趾学士的设置、学术活动及其意义[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陈炜湛;碧落碑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2期

4 齐元涛;隋唐五代碑志楷书书写、构形状况论析[J];古汉语研究;2002年01期

5 吕永进;碑别字借笔结构分析──兼论汉字借笔构形的动机[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齐元涛;《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相关数据的计算机测查[J];古汉语研究;1996年01期

7 程章灿;“填写”出来的人生——由《亡宫墓志》谈唐代宫女的命运[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01期

8 简启贤;爨碑用韵考[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王大建;隋代文化政策的调整与改革[J];文史哲;1995年03期

10 施安昌;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荣荣;姬文慧;;“阴”“阳”起源之考察[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2 汪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读力之教授《〈楚辞〉与中古文献考说》[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3期

3 曹之;;略论唐代诗集繁荣的原因[J];图书情报论坛;2003年01期

4 王绍东;孔颖达在文献注释方面的成就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2560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60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