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人类学思考——西直门火车站的变迁与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19-11-23 09:29
【摘要】: 西直门火车站是京张铁路上连接北京内外城的重要站点,自1905年建成之后的近百年间,一直担负着重要的客、货运功能,为北京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这座火车站渐渐湮没于城市的高楼大厦。随着西直门交通枢纽、西环广场和北京北站新站房的建成,这座老站作为文物,逐渐退出北京铁道交通的舞台,甚至越来越少有人知晓它曾作为京张铁路重要站点的辉煌。 “工业遗产”概念的提出给老站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对西直门火车站的研究仍屈指可数。借由“京西工业遗产调查”这个项目,笔者得以重新发现西直门火车站,回顾西直门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在城市扩张中由单独的火车站发展为北京重要交通枢纽的历史变迁,讨论火车站在都市发展及人们生活中的意象与集体记忆。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缘起,以及国内外有关工业遗产、城市发展与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从中国铁道的早期发展、京张铁路,引出研究对象西直门火车站,回顾西直门火车站的历史、新站房工程,周边地区及交通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阐述作为工业遗产的火车站,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及其象征意象。第四章介绍台湾及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经典案例。第五章讨论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遭遇争论的过程中,文化遗产如何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西直门火车站又是如何得以在激烈的意义空间竞争中保留下来。第六章结语。 工业遗产的特殊性在于,除却保护,更多的则是考量其再利用的价值与可能性。本文试图探讨,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城市长期拆除、重建的“去历史”过程中,西直门火车站为何得以保存下来,除了仍在运营的实用性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利用工业遗产中“再利用”的维度,遗产是否可以得到新的价值评价与意义?
【图文】:

车站,铁路,北京,军阀混战


图31906年的西直门地区车站,现名北京北站,位于原内城外西北角西侧,站外大街,沿高粱河东侧北端至高粱河南岸。最初的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站8。1905年12月12日,京张8月西直门车站包括主站房、站台、天桥、机车北京丰台至张家口的京张线铁路通车,西直门车站路西直门车站”。由京张线铁路向西延伸至绥远的京绥铁路建成后,挥过重要的作用。后由于军阀混战,京绥线被分割,铁路陷于破产状态。随后,西直门车站改称“也称“北平”)。现在北京北站旧站房上题有的是北京北站在1927年到1949年使用的名字。

老照片,火车站,停车场,站台


图4老照片:西直门火车站停车场连廊。站台为并列式,旅客进站方向与站台垂。配置方面,根据“平津区铁一管理局机务段机门机务段当时有机车36台,其中货机12台,市发展需要,把北京与周边城镇相连形成铁道便捷的城市交通,铁三院在1960年完成北京铁,最终在1976年修改的建设枢纽总布置图中,,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8;C9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工业遗产保护进程篇 工业遗产保护:从朦胧到觉醒[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2 王雯淼;;明天你还记得我吗[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3 施秀芬;;文明的特殊记忆 世界“工业遗产”全记录[J];科学生活;2006年06期

4 刘晓东;张楠楠;;留住消逝中的工业文明[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7年03期

5 刘小红;;城市记忆中工业遗存改造开发——探析上海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J];美与时代(上);2010年11期

6 姜晔;;大连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对策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0年04期

7 张柏兴;;工业遗产与“阅读城市”[J];浙江经济;2008年16期

8 ;关于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武汉建议[J];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9 单霁翔;;工业遗产保护探索篇之一 为工业遗产保护注入新的活力[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10 关浩杰;王继;;我国工业遗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小孟;朱珊珊;;浅析工业遗产的更新保护及改造——以郑州国棉厂改造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畅;周威;;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探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天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东风;李先逵;;重钢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探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蓉;;城市主题文化视野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以宁波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黄黎明;李传斌;黄浩;;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琳yN;;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上海工业遗产转型发展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褚艳;我省新发现文物点1777处[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2 记者 邓国芳;杭州握紧工业遗产重生的钥匙[N];杭州日报;2008年

3 延廷 春华;济南市政协建言 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N];联合日报;2008年

4 记者 文艳 实习生 尚亚宏;6区县完成文物普查[N];西安日报;2008年

5 杨枫 姜晔 本报记者 张轶;工业遗产的保护之路[N];大连日报;2009年

6 记者 邓国芳;做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大文章[N];杭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钟蕾;普查鞍钢工业遗产文物[N];鞍山日报 ;2009年

8 本报记者 许跃彬;工业记忆符号讲述省城发展史[N];石家庄日报;2009年

9 苏兰生 刘芳 李岩;我市新发现工业遗产6处[N];保定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钟蕾;鞍钢“建设者”列入工业遗产[N];鞍山日报 ;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许东风;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D];重庆大学;2012年

3 王高峰;美国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李淼焱;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8 刘庆;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温宗勇;寻找与守望[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李学;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颖川;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人类学思考——西直门火车站的变迁与历史记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郭鹏;初论济南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山东大学;2010年

3 白莹;西安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索[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刘涛;西安纺织城工业遗产价值与保护发展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方向明;利用工业遗产的创意产业园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6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王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初探[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徐权森;广西松脂业的工业遗产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敏;潍坊市坊子区工业遗产的调查与保护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4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64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