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至10世纪敦煌地区须弥山图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5:19
【摘要】:须弥山是佛教的重要观念,是轮回的具象化物、三界六道的载体,其图像大量出现于佛教艺术中。本文结合文献和图像,探讨敦煌地区须弥山图像的演变。本文通过对须弥山图像的梳理,认为敦煌地区的须弥山图像皆以莫高窟西魏第249窟须弥山图像为样本,而此窟须弥山又受到了云冈第10窟须弥山图像的影响。云冈第10窟须弥山为汉地最早的“山腰绕二龙”图像,本文认为此图式是西域须弥山“山腰绕那伽”图像和汉代博山炉“炉柄绕龙”样式结合的产物。对于敦煌地区中晚唐须弥山图像中出现的人首龙身龙王,认为其受到了印度那伽和中国伏羲女娲图像的双重影响。此外,本文还分析比较了昆仑山和须弥山在概念和图像上的混同,并以须弥山为线索,推测云冈第10窟的主题为“弥勒端坐于兜率天”、龙门石窟古阳洞杨大眼造像主尊为弥勒。
【图文】:
1阿旃陀第9窟身廊
四面开龛。下层塔檐为仿木结构屋顶形,上层塔檐为宝盖,塔顶雕须弥山连接屋顶。”23(图1.3.2),连接处有藤蔓状花纹延展,其间穿插人形生物(与云冈第 10 窟须弥山山峰中的相同)。(图 1.3.3)值得注意的是,此窟入口拱门顶部雕凿双龙,显示出了龙和须弥山的紧密联系。(图 1.3.4)图 1.3.3 云冈第一窟中心柱顶部细节 图 1.3.4 云冈第一窟门上双龙又如敦煌莫高窟隋第 302、303 窟,此二窟形制相仿,前部为人字披顶,后部为有中心柱的平綦顶,二处中心柱上部均呈须弥山形。此二窟须弥山构造相同,为七级倒塔,上六层原有影塑千佛,现不存,最下层塑仰莲一周和四天龙。须弥山下为二层平台,,其中上层平台四面开龛,下层平台绘供养比丘、供养人、狮子等。在 303 窟须弥山连接窟顶处,有垂鳞纹和图案化垂额24。(图 1.3.5 图 1.3.6)23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云冈石窟(一)[M].文物出版社.22224扬之水.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名物丛考[M].三联书店.2012.16-218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9.4
本文编号:2594549
【图文】:
1阿旃陀第9窟身廊
四面开龛。下层塔檐为仿木结构屋顶形,上层塔檐为宝盖,塔顶雕须弥山连接屋顶。”23(图1.3.2),连接处有藤蔓状花纹延展,其间穿插人形生物(与云冈第 10 窟须弥山山峰中的相同)。(图 1.3.3)值得注意的是,此窟入口拱门顶部雕凿双龙,显示出了龙和须弥山的紧密联系。(图 1.3.4)图 1.3.3 云冈第一窟中心柱顶部细节 图 1.3.4 云冈第一窟门上双龙又如敦煌莫高窟隋第 302、303 窟,此二窟形制相仿,前部为人字披顶,后部为有中心柱的平綦顶,二处中心柱上部均呈须弥山形。此二窟须弥山构造相同,为七级倒塔,上六层原有影塑千佛,现不存,最下层塑仰莲一周和四天龙。须弥山下为二层平台,,其中上层平台四面开龛,下层平台绘供养比丘、供养人、狮子等。在 303 窟须弥山连接窟顶处,有垂鳞纹和图案化垂额24。(图 1.3.5 图 1.3.6)23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云冈石窟(一)[M].文物出版社.22224扬之水.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名物丛考[M].三联书店.2012.16-218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扬之水;;桑奇大塔浮雕的装饰纹样[J];敦煌研究;2012年04期
2 王惠民;;华严图像研究论著目录[J];敦煌学辑刊;2011年04期
3 贺世哲;王惠民;;敦煌楞伽经变考论[J];敦煌研究;2011年04期
4 李丹阳;;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婉婷;昆仑山与须弥山:中印宇宙观神话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王晰;甘肃考古发现的伏羲女娲图像整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燕;汉代艺术中的仙山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惠夕平;两汉博山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4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9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