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崖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硅体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8 23:05
【摘要】:城子崖遗址是鲁北平原重要的史前遗址,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东周,其中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本文主要采用植硅体分析法,在城子崖遗址开展了系统的样品采集和实验室鉴定、统计分析工作,获得了包括粟、黍、稻、小麦在内的农作物植硅体以及大量的哑铃型、帽型、棒型、刺棒型等非农作物植硅体遗存。通过植硅体分析结果,我们初步认识了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和岳石文化时期农业发展水平和野生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情况,探索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鲁北平原史前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窥见其生业经济模式及其历时性演变并尝试探索该差异性形成的原因。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选题背景以及龙山文化时期至岳石文化时期鲁北平原生业经济研究概况。第二部分:区域研究概况。简单说明城子崖遗址背景,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现代气候环境、古环境变迁、考古学文化背景及研究进展等。第三部分:材料与方法。简介本文研究材料,描述城子崖遗址野外植硅体采样方法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后者主要包括植硅体制备方法、种属鉴定与统计工作。第四部分:城子崖遗址植硅体遗存分析结果。详细介绍城子崖遗址龙山及岳石文化时期植硅体遗存种属鉴定、保存状况、密度等情况。第五部分:城子崖遗址史前生业经济讨论。依据植硅体组合、种类、数量、比例等对该遗址龙山至岳石文化时期的农业及野生植物性食物资源进行初步分析,农业分析主要包括农作物组合、农业生产与加工等方面的内容,野生植物性食物资源研究主要包括植物利用种类、方式、来源等。由此窥见该遗址不同时期以植物性食物资源为重点的生业经济状况及其历时性演变。第六部分:鲁北平原史前生业经济讨论。结合不同时期鲁北平原动植物考古、生产工具等方面的研究,对该区先民食物结构、生业经济进行综合考察,比较鲁北平原不同时期聚落、同时期不同聚落间生业经济模式的异同点。在应用环境考古、考古学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探索该区域聚落生业经济变化机制及其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系。第七部分:结语。总结并反思存在的问题。
【图文】:
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龙山村东北,,是一处高出平地3逡逑至5米的长方形台地。东经117°邋36'、北纬36°邋74',海拔高度56米。附近逡逑河流多南北向,西邻武源河(图2-1)。城子崖遗址所属的鲁北平原处于泰沂山逡逑区北麓,接壤华北平原。以小清河为界,北部是黄河等河流长期冲积而成、由西逡逑南向东北倾斜的淤积平原,海拔多在4-8米间:南部区域则为泰沂山脉东端北麓逡逑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逡逑H4a逦117°逦I2(r逦11T逡逑一:n拧㈠义希义希桑
本文编号:2605041
【图文】:
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龙山村东北,,是一处高出平地3逡逑至5米的长方形台地。东经117°邋36'、北纬36°邋74',海拔高度56米。附近逡逑河流多南北向,西邻武源河(图2-1)。城子崖遗址所属的鲁北平原处于泰沂山逡逑区北麓,接壤华北平原。以小清河为界,北部是黄河等河流长期冲积而成、由西逡逑南向东北倾斜的淤积平原,海拔多在4-8米间:南部区域则为泰沂山脉东端北麓逡逑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逡逑H4a逦117°逦I2(r逦11T逡逑一:n拧㈠义希义希桑
本文编号:2605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0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