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辽代带具初探

发布时间:2020-05-13 19:44
【摘要】:本文以考古出土的辽代带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于带具部件和带具整体的类型学研究,以期获得对于辽代带具的系统分类和演变趋势的初步认识,并对带具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章绪论主要是说明研究对象的范围并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说明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为带具部件的类型学研究。对于已经出土的辽带具部件按功能和所属腰带的类别分类并进行研究,在获得带具部件形制的把握和带具部件的演变规律的同时,为下一章带具整体研究提供基础。第三章为带具整体的类型学研究。把带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带具分为甲、乙、丙三大类,并在这三类中按形制再加以细致的区分,并论述不同类别带具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第四章为分期,在前文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已经较为成熟的辽墓分期,将辽带具的发展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论述分期原因及三个阶段不同的特点。第五章为相关问题研究,主要为对于辽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辽带具因为部件众多,而且出土时一般为散乱状态,在组合和识别上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本段主要论述作者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第六章为结语,主要是对前文所论述内容的概括总结,并对辽代带具总体的演变规律和辽代带具所受的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图文】:

鎏金,辽墓,河北丰宁,五道沟


宽 4.1cm[26]。 Bb 型:植物纹饰 共 1 件,河北丰宁五道沟门辽墓铜鎏金忍冬纹带扣,长 6.6cm,宽 2.7cm(图2.1,3);彰武朝阳沟墓地鎏金银带扣 1 件,正面和背板皆饰卷草纹长 5.5cm,宽 3.2cm[27]。 Bc 型:动物纹饰 共 2 件,凌源小喇嘛沟辽墓 M11 铜带扣 1 件,正面錾刻兽面纹,,长 7.6cm,宽 4.9cm(图 2.1,4);宁城县埋王沟 M4 出土铜鎏金带扣 1 件

辽墓,辽宁朝阳,扣环,喇嘛


图 2.2 乙类和丙类带扣1.乙类带扣 A 型(北京顺义安辛庄辽墓) 2.乙类带扣 B 型(凌源小喇嘛沟辽墓M1 ) 3.丙类双带扣双 尾带带扣 A 型(建平西窑村辽墓) 4.丙类双带扣单 尾带带扣 A 型(陈国公主墓) 5.丙类双带扣单 尾带带扣 B 型(辽宁朝阳姑营子辽耿氏墓 M1) 有学者把乙类带扣和丙类带扣中一部分仅剩扣环的带扣认为是带扣的一个类型,如通辽二林场辽墓[45](图 2.3,1)和辽宁朝阳前窗户辽墓的带扣[46](图 2.3,2)。但从小喇嘛沟辽墓 M1 的带扣[47](图 2.3,3)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林场那类带扣应为常见的短柄带扣丢失扣板。特别是有些扣环还保留与后部曾有连接的痕迹,例如辽宁朝阳前窗户辽墓的带扣。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国祥;邓晓存;李道新;刘洋;李松海;孙航;赵海杰;辛宇;;辽宁朝阳杜杖子辽代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2014年11期

2 韩国祥;;辽宁朝阳市姑营子辽代耿氏家族3、4号墓发掘简报[J];考古;2011年08期

3 曹建恩;党郁;孙金松;张闯辉;;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J];考古;2011年08期

4 孙立梅;;辽墓壁画展现的契丹服饰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张景明;;辽代冠带类型和相关问题[J];宋史研究论丛;2009年00期

6 陈金梅;刘大志;;辽宁北票白家窝铺辽代墓葬[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7 尹刚;;山西大同新发现的4座唐墓[J];文物;2006年04期

8 张景明;;辽代金银器中之西方文化和宋文化的因素[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梁振晶,王毅 ,崔嵩;辽宁阜新梯子庙二、三号辽墓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2004年01期

10 董新林;塔拉;;内蒙古扎鲁特旗浩特花辽代壁画墓[J];考古;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兵;辽代带具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2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2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62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4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