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江淮东部新石器时期地貌演化与人地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18:49
【摘要】:江淮东部平原是江苏省长江以北,废黄河以南、京杭大运河以西,南黄海以东的里下河平原地区。该地区在三河(长江、黄河、淮河)一海(黄海)综合作用下,全新世中后期逐渐成陆,并伴随着新石器文化在该地区出现、蓬勃发展至衰亡。第四纪研究者就海岸线变化、全新世气候演变与遗址的平面分布,做了环境考古研究。但关于古代先民如何利用和依赖古地理环境,开展有地域特色经济与文化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选择江苏建湖冈西剖面(GX2剖面)和著名的淮安青莲岗遗址地层进行古环境指标分析,并建立区域地层序列,结合AMS14C测年结果,获取本区海面变化及地貌演化的基本认识,分析论证百年尺度“三河一海”综合作用下研究区的成陆过程。并选取典型遗址重要的遗存,展开江淮东部平原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研究,着重论证地表不同的地貌单元(o_湖、盐沼、浅湖、沼泽、陆地)对新石器文化主要的经济活动促进与阻滞作用,并结合新石器遗址时空分布格局,分析江淮平原东部新石器文化的来源和去向,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8500 cal.a BP以来江苏建湖地区气候经历了偏温——偏暖湿——偏凉干的变化过程。相应的植被演化也经历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含有落叶阔叶树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地貌环境演变过程大致可认为在8500-7500 cal.a BP,海面不断上升,GX2剖面在平均潮位线之下,为浅海环境;7500-6800 cal.a BP,海面上升速率下降,淮河发育,陆源物质增多,海水对本区影响减弱,GX2剖面所在地为潮间带上部;6800-5800 cal.a BP,海岸线在建湖地区停滞不前,剖面所在地成为潮上带,o_湖发育。5800-4200 cal.a BP,海水已经退出冈西地区,o_湖逐渐转为淡水湖泊;4200-3800 cal.a BP,受泥沙淤积影响,湖面降低,水域面积减小,成为浅湖——沼泽环境;3800-400 cal.a BP,GX2剖面所在地发育为淡水沼泽环境。中全新世,全球海平面趋于稳定,岸线东退,淮河三角洲发育,苏北平原沙冈形成,隔绝了海水影响。区内多发育为浅水——湖沼环境,为古代先民提供了适宜的居住条件和渔猎资源。可以认为江淮东部地区,临近黄海,受海洋影响,因而对全新世温度波动或气候事件敏感度不强。6000-4000 cal.a BP左右,江淮东部地区岸线东移以及湖沼河网环境发育使得南北文化的迁徙成为了可能,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太湖地区文化北上和海岱地区文化南下传播的通道不同。太湖地区文化主要在南京、镇江一线较窄河道,渡过古长江,随后携带宁镇地区文化因素沿海岸线到达青墩地区,形成聚集。然后再沿着沙冈岸线北上,在阜宁地区形成又一聚落,遗址的北界为古淮河流域。古淮河以北为海岱文化分布范围,青莲岗遗址可能为其南下的一个据点,文化传播通道可能沿着大运河向南迁徙至高邮周邶墩遗址地区,并向东到达兴化、泰州等地区之后顺着良渚北上相反的方向到达宁镇地区。
【图文】:

海平面变化曲线,中国东部,海平面变化


1.2.2中国东部海平面变化研究逡逑我国东部地区海平面变化研宄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苏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等逡逑区域,不同地区的研究成果,差异较大(图1.1)。但他们又具有相似特征,,表逡逑现为全新世早期,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迅速上升;之后上升速率下降,逡逑到全新世中期达到与现在海面相当的高度,不同之处在于上升和稳定的时间、强逡逑度和变化幅度不一。逡逑10-q逡逑三邋逦Lanbeck,2011逡逑Bird,邋2010逡逑E逦谢志仁,2012逦\逦\逡逑三邋逦R%敬圃,2001逦\邋\逡逑:逦逦赵希涛.1994逦\逦\逡逑:逦邋1984逡逑",0逦M逦"邋I逦逦逦I"1"逡逑0邋123456789逦10逦11逦12逡逑Time(ka)逡逑图1.1中国东部海平面变化曲线(引郑洪波等

区位


江淮东部地区位于长江以北,废黄河(古淮河)以南,西以京杭运河(古邗逡逑沟)为界,东面倚靠南黄海,经纬度位置大致为31°42^34°6W,邋ll8°56M21°57'E逡逑(图2.1),是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全区第四纪沉积物为湖相黏逡逑土沉积,厚度约为200-250邋m,海安与东台一带可达300邋m以上(徐时强,2011)。逡逑研宄区主要表现为平原地貌,以里下河平原为主体部分。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逡逑抵通扬运河,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地形上看,其北面与黄淮平原相连,西逡逑面与西湖区平原相接,西南面为宁镇丘陵地区,南面朝太湖平原,整体地势低凹,逡逑略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形态,状如锅底。平均海拔高度2-4邋m,中部射阳湖等湖逡逑滩地区海拔不足2邋m,最低处仅1.1m,是苏北地势最低,河塘最密集的区域。逡逑 ̄山东逦aX逦 ̄i ̄ ̄逡逑,.../黄逦A逡逑%/逦图例逡逑奶....?r逦V逦-/逦□研究区逡逑(.…i;事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1.13;P9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立;朱诚;李枫;马春梅;李兰;孟华平;刘辉;王晓翠;谭艳;宋友桂;;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揭示的史前洪水事件[J];地理学报;2015年07期

2 胡竹君;;近海陆架硅藻古生态研究[J];海洋地质前沿;2015年02期

3 萧家仪;吕燕;祁国翔;;中国东部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藜科花粉数量研究[J];地理研究;2014年11期

4 唐薇;殷勇;李书恒;郭伟;;高邮湖GY07-02柱状样的沉积记录与湖泊环境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04期

5 唐领余;毛礼米;吕新苗;马庆峰;周忠泽;杨春蕾;孔昭宸;BATTEN David J.;;第四纪沉积物中重要蕨类孢子和微体藻类的古生态环境指示意义[J];科学通报;2013年20期

6 郭盛乔;马秋斌;张祥云;葛云;龚绪龙;;里下河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变迁[J];中国地质;2013年01期

7 谢志仁;袁林旺;;略论全新世海面变化的波动性及其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2年06期

8 贾天骄;吴立;朱诚;孙伟;李兰;韩明芳;;苏北阜宁停翅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地层学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2年04期

9 张敏;;青莲岗文化的回顾与反思——兼论考古学文化区与民族文化区的相互关系[J];东方考古;2011年00期

10 徐时强;萧家仪;肖霞云;高亚玮;韩艳;祁国翔;;古环境演变和海岸线变迁对江淮东部新石器文化的影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开封;苏北陶庄和青墩遗址全新世海退记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何梦颖;长江河流沉积物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物源示踪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9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69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