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兰州晚清至民国黄河津渡遗址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3:49
【摘要】:黄河是丝绸之路由长安出发,向西行进经过的第一条大河。其上游部分干流流经甘肃省境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和白银市。此段黄河上曾设有多处渡口,其中以今兰州地区数量为最。据文献记载调查统计,属今兰州市境内黄河上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渡口共有18个,主要桥梁3座。围绕渡口所建关隘5座,堡寨6座,驿站2座,船厂1座,楼台1个,河神庙11座,以及碑文10篇。目前受到学术界关注的渡口主要有:青石津、金城津和青城渡3处,其余15处渡口现无系统的考证研究。今实地调查考证,明确了18处渡口的具体位置及分布情况,其中城关区5个,七里河区1个,西固区5个,榆中县6个,皋兰县1个。由西向东依次为八盘河渡、青石嘴渡、青石津、新城河渡、钟家河渡、马滩渡、黄河沿渡、教场河渡、段家滩渡、拱星墩渡、东岗镇渡、石嘴坪渡、红石崖渡、白石头河渡、什川堡渡、苇茨湾渡、一条城渡、东滩渡。截止目前,仅有什川堡渡、东滩渡两个渡口还在使用,其余16个渡口已废弃。依据调查资料研究得知:首先,兰州市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渡口分为民间渡口和官方渡口两种,且官方津渡的设置分布与国家驿道、重要城堡和关隘等因素相关联;第二,津渡周围建有河神庙宇,共11座。按种类分为:河神庙、龙王庙和金龙四大王殿。其信仰主要表现为,预防黄河水患和祈祷交通安全等方面。渡口被现代桥梁代替之后,河神信仰功能单一化,主要表现为祈祷家庭风调雨顺。第三,兰州渡口交通的发展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达到了鼎盛,民间渡口增多,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便利,津渡设有专门的运管机制。后随着公路及现代桥梁的建设,渡口遂废弃。兰州渡口交通的发展是兰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兰州渡口交通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整个甘肃陆路和水路交通的发展状况,有助于促进对渡口遗址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8
【图文】:

兰州晚清至民国黄河津渡遗址调查与研究


1青石津北岸(由南向北拍)

兰州晚清至民国黄河津渡遗址调查与研究


2青石津南岸(由北向南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莉萍;;兰州交通民俗信仰与禁忌[J];黑龙江史志;2014年22期

2 马军鹏;;明初兰州黄河浮桥述论[J];陇东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张国藩;;千年黄河渡[J];档案;2014年01期

4 袁博;;晚清时期民间水神崇拜与祭祀[J];沧桑;2013年02期

5 陈光辉;;兰州黄河铁桥研究[J];西部学刊;2013年01期

6 车一博;李维臻;;略论甘肃古代交通碑铭分布及其文化价值[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邓明;;明清驿道上的兰州渡口西北岸[J];发展;2011年09期

8 彦生;;本刊未刊发的兰州黄河铁桥老照片[J];档案;2009年06期

9 王长燕;赵景波;郁耀闯;;清代民国时期黄河上游洪水灾害——以兰州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8年06期

10 张艳芳;;明代渡口述略[J];中国地方志;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余贤杰;;隋唐后兰州黄河南北之交通[N];兰州日报;2006年

2 余贤杰;;隋唐前兰州黄河南北之交通[N];兰州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蕾;汉唐河陇关津与东西交通[D];兰州大学;2014年

2 陈宇;明清时期兰州地区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春艳;论河神信仰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桂萍;清代河神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9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39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