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水盐来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8:27
【摘要】: 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上下分为五层,南北长约1700m。最早开凿洞窟时间为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相继开凿,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至今仍保存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余m~2,彩塑2415身,唐宋木结构窟檐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内容最为丰富、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制作材料较为脆弱等特点,敦煌莫高窟壁画产生了大量病害,其中如酥碱、空鼓、起甲、壁画脱落等多种病害均与可溶盐的富集和运移有关,而导致可溶盐运移的水汽来源一直是莫高窟保护中的研究热点和未解难题。本文从壁画结构和病害调查入手,开展了莫高窟区域地质与洞窟地层工程地质特征方面的调查与研究,研究了莫高窟地层含水、含盐及渗透特性,分析了莫高窟水环境特征和导致窟内壁画产生病害的水盐来源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调查和分析了莫高窟壁画结构及制作材料,壁画盐害的种类、分布以及微观特征。莫高窟壁画由支撑体、地仗层、粉层和颜料层组成,这些层之间的接触面力学性质相对薄弱,适应环境能力差,是盐分容易富集而导致壁画产生病害的部位。壁画病害分为起甲、酥碱、空鼓、壁画大面积脱落、霉变、烟熏和变色等多种类型,除烟熏病害外,其他病害均与水汽和盐分的运移有关。导致莫高窟壁画产生病害的盐类主要为Na_2SO_4、NaCl等,从空间分布来看,莫高窟壁画盐害在下层洞窟最严重,上层其次,中层较轻微。 (2)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总结了莫高窟周边区域地质和洞窟开凿地层工程地质特征。莫高窟周边基岩绝大部分被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崖体及其下伏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玉门组(Q_1)、中更新统酒泉组(Q_2)、上更新统戈壁组(Q_3)。按地层岩性和工程特性可将莫高窟崖体地层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由上往下依次为A、B、C和D,洞窟主要分布在C组和D组中。受构造运动、长期风化卸荷及洞窟开挖的影响,在莫高窟崖体中分布有相互交错的构造裂隙、层面裂隙、纵张裂隙和卸荷裂隙,这些裂隙的相互作用与发展将直接影响洞窟围岩的稳定,同时这些裂隙也构成水或水汽运移的通道。 (3)坑探和钻探成果、现场测定含水量、室内易溶盐测定、X射线CT以及高密度电阻率测定等大量野外和室内试验,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莫高窟崖体表层、中部和深部地层的含水、含盐特征,以及影响水汽和盐分运移的地层渗透特性。 通过研究得知,莫高窟崖体表部含水量大部分都在1%以上,最小为0.35%,最大为24.0%,含水量随崖体地层不同呈现不均匀性。钻探和温湿度监测结果显示莫高窟崖顶表面到深150m处地层中没有自由水,但有足以导致盐分潮解并在崖体内运移的水汽。易溶盐测定表明,莫高窟地层中的易溶盐主要为NaCl、Na_2SO_4,富集在地表至0.6m的范围内。敦煌莫高窟围岩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渗透性,通过现场渗透试验测得:Q_2-A层渗透系数6.50×10~(-3)cm/s;Q_2-C层的渗透系数为5.61×10~(-5)~4.50×10~(-4)cm/s;Q_3层的渗透系数1.11×10~(-3)cm/s;Q_4层的渗透系数1.08×10~(-2)cm/s。地层的水平渗透性能大于垂直渗透性能,由于冲洪积成因,即便处于同一地层岩组,渗透系数也有较大差别。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反映莫高窟围岩的渗透特性和渗透速度,利用X射线CT计算出的孔隙比与实验中求得的孔隙比数值接近,在无法直接测定渗透系数的情况下,可利用X射线CT计算孔隙比推算出岩体局部的渗透系数,两种方法均适用于研究围岩的渗透性。 (4)通过现场调查、长期监测以及室内测定,系统研究了莫高窟的水环境。研究表明,莫高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45mm,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窟区唯一的地表水为大泉河,流量为0.0524m~3/s,年径流量为165.64×10~4m~3/a,水质矿化度达2g/L,属微咸水。依据莫高窟北区洪痕标高,恢复历史洪水过水断面,自莫高窟建窟以来,大泉河最大洪峰流量约为2600m~3/s~2800m~3/s。大泉河冲洪积扇的中下部地带普遍分布有地下潜水,水位埋深变化较大,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党河流域地下水的径流补给,即由SW向NE方向渗流。 (5)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温湿度监测和易溶盐测定等手段深入调查和研究了导致莫高窟产生病害的水盐来源。研究表明,莫高窟底层洞窟,尤其是底层洞窟西壁盐害较为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岩体内有较高的水汽含量,岩体内部与洞窟之间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它们之间的湿度差导致岩体深处的水汽不断带动盐分向洞窟表面运移,并在相对湿度达到盐分潮解临界值的较浅部位聚集。由于盐分的存在使得西壁对洞窟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洞窟内较为干燥时,盐分停留岩体较浅部位,当外界因素导致岩体浅部水汽含量超过盐分潮解临界值时,盐分便向外运移,导致壁画产生病害。可见岩体内部水汽向外运移是导致盐分在洞窟壁面表聚的主要因素,而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窟内湿度的升高与降低的循环是洞窟壁画产生盐害的诱发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息与动态[J];植物保护;2011年01期

2 容波;周铁;;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长才;;南流江桥1#墩下沉倾斜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王俊;;公路桥涵养护病害的成因及处治[A];海南省公路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宏伟;;天生坝中桥桥台裂纹病害整治设计与施工[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薛新峰;李文鹏;唐颖;;高速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病害分析与对策[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陶诚;黄凯伟;;重庆经开区大型结构物结构检测及病害原因浅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刘洪生;;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其防治[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7 杨建民;杨超群;;土壤有机质与农作物病害[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2007年

8 蒋红云;张燕宁;舒朗;冯平章;;二氧化氯对几种农作物病害防控潜力的初步研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黎登寨;樊兵;吴云锋;杨英;;药剂拌种对小麦病害和产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康虎;;浅议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日常养护[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七届(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晓霞 葛艳琴;甘肃张掖“中西结合”医治公路病害[N];中国交通报;2010年

2 记者 崔义鑫;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率达100%[N];大庆日报;2010年

3 记者 吕禹 通讯员 芦杰;建立病害数据库 发现危桥能预警[N];绍兴日报;2010年

4 常德市武陵区农林局高级农艺师 陈贤清 童宗泉 湖南金大地农资有限公司 申群芳;棉花中后期病害的防治[N];常德日报;2011年

5 汪晓霞 吴金荣;张掖:刚柔相济 医治桥梁伸缩缝病害[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刘应堂 叶尔夏提;新疆奎屯查处5吨病害板鸭[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7 林圳勇;桥梁全面“体检”保安全[N];中国交通报;2011年

8 刘志功;甘肃临夏:建立病害档案公路养护信息共享[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记者 张华钢 通讯员 史超群;东阳做好病害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N];金华日报;2010年

10 满恒强 田军;德州:沥青废料有效防治水毁病害[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青林;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水盐来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李继业;养殖刺参免疫学特征与病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李向群;吉林省公路冻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梁涛;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廖振坤;湖南柑橘种质资源评价及主要病害分子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李雪莲;正交异性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肖尊群;重载铁路路基状态评估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石建勋;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程绍明;基于电子鼻技术检测番茄种子发芽率和种苗病害的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胡军;荆岳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梅;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分析及其维修加固[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炜;我国北方7省室外土遗址病害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李峰;混凝土连续梁桥病害处治的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苏小记;寡糖素对几种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袁瑞;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病害处治及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华;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与维修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傅志训;隧道病害处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张劲松;地质雷达技术在京沪高速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仝秋果;现役石拱桥病害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冲宇;延边地区草炭土湿地公路病害及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6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46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