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殷墟考古初期(1929-1930)的古物所有权之争

发布时间:2020-07-09 07:20
【摘要】:1928年开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殷墟考古发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国科学考古的发端。但是,在考古发掘初期却不断遭到河南省民族博物院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的干扰。其中原因众多,根本在于代表两个学术群体的学者学术观念的差别,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个学术群体在考古发掘与古物研究中的具体表现,探讨科学考古与传统金石学之间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
【图文】:

分布图,安阳殷墟,中央研究院,考古发掘


安阳殷墟附近及发掘分布图

出土器物,土层,罗振玉,副品


图 2、二十四坑之土层及其出土器物图(《安阳发掘报告·卷二》,第 20 页)中研院殷墟领导权之后,在给傅斯年的信中对董作宾价:发掘,虽较罗振玉略高一筹,而对于地层一无记载,其所谓副品者,有唐磁,有汉简,有商周铜石器,有冲壳,观之令人眼忙。49李济所言,其实董作宾此时的做法甚至连罗振玉都不事杨杏佛的信中,李济也说:挖掘,仍袭古董商陈法,就地掘坑,直贯而下,惟检:元 25 3,李济致函傅孟真,1928 年 12 月 20 日。转引:《中国科学考

地形图,小屯,安阳,遗址


图 3、安阳小屯遗址地形图(王庆昌、裴文中测绘,《李济文集·卷二》,第 220 页。)图(图 3)即为第二次殷墟发掘所绘之小屯地形图,仅仅与上文中屯地形图的比较就可以看到两者科学性差异之明显。可见,仅仅是度是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传统金石学家的局限性进一步斯年在《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中讲到具体的发掘方法时说坑,必先看其地层上下之全貌,并为每一物记其层次,及相互距离之根本工作。不如是,则器物时代皆已紊乱,殷唐不分,考古何是 20 世纪初在西方才流行的地层学方法。李济第一次的发掘实践地下文化层的分层顺序作为发掘的首要任务。在 1929 年 3 月 7 日发掘中,对于遗物的收集,李济延续了之前西阴村发掘的方法,、人骨、兽骨等都毫无遗漏的收集并详细登记保存。与河南省民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光中;走进《中国考古大发现》[J];书屋;2000年08期

2 雨言;;《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一书面世[J];考古;2000年04期

3 古运泉;李岩;李子文;;广东考古世纪回顾[J];考古;2000年06期

4 古运泉;;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0年06期

5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J];考古;2000年12期

6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J];价格月刊;2001年10期

7 吴春明,钟礼强;20世纪闽台考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美国科研人员为考古工作添帮手[J];传感器世界;2001年09期

9 徐光冀;对三峡库区考古工作的几点意见[J];四川文物;2001年02期

10 燕生东,尹秀娇,王琦;20世纪枣滕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J];枣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林辉;;近年来西藏地区主要开展的考古工作及收获[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罗宗真;;我和六朝考古——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忠良;王峰;富锡良;;综合物理探查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5 ;中国金莲山考古发现疑似针灸用具[A];全国第六届骨科微创手术与多种针刀手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索秀芬;;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8 郭京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从北京的考古工作谈起[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9 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郭京宁;;北京考古发现与北京文化之都建设[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虹;缩微与光盘技术在考古信息存储中的应用比较[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李陈奇 赵评春;重视基建考古保护文化遗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侯永锋;转播平面媒体的考古直播[N];辽宁日报;2003年

4 文/文阁;让文物考古信息尽快传出去[N];陕西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周毅;考古与公众[N];文汇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黎张、李翔丽;直播与炒作,会让考古“受伤”[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黄华;拼接历史碎片的考古人[N];云南日报;2004年

8 董纯进;西沙考古,后续工作路漫漫[N];海南日报;2007年

9 高纪春(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副教授);考古中国:复活先民真实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陈鹤颜;大渡河亘古奔流 述说悠远的文明[N];雅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杨瑞霞;中原地区数字环境考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云菁;公众考古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代生;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3 范伊然;考古项目的电视新闻表达[D];吉林大学;2008年

4

本文编号:2747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47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