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20:08
【摘要】: 本文以辽西地区先秦时期的人骨材料为研究对象,从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两个方面入手,结合了考古学、古气候学的研究成果,从人本身出发,对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种属、遗传结构进行较为全面地考察,并对其渊源、流向、发展、迁徙、与周边居民的相互关系等进行探索,为探讨辽西地区乃至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等问题提供丰富的人种学和遗传学资料。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辽西地区,“古东北类型”居民应该是这里最原始的土著,他们基因较单一,应该是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进入青铜时代后,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的流动性增强,人群间的基因交流逐渐增多,辽西周边地区“古华北类型”的居民的一支进入了辽西,并逐渐代替了“古东北类型”居民成为这里的主体人群。到了青铜时代晚期,一支流动性和迁徙性较强、形态特征属于“古蒙古高原类型”的人群从蒙古高原南下进入辽西地区,为辽西地区人种组成和基因多态性注入了新的元素。这一时期,辽西地区古代居民的不同人种类型呈现交错分布的状态。总之,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种系成分复杂,具有多元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2
【图文】:
图 1.1 辽西地区地形图Fig 1.1 Landform of Western Liaoning1.2 辽西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由于受到考古发掘以及人骨材料保存情况的限制,本文所研究的人群范围并未包括所有目前已发现的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各考古学文化人群的资料。题目虽定义为“先秦时期”,但年代最早的资料只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牛河梁遗址群积石冢年代更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等,以及青铜时代的若干考古遗存,或没有人骨材料,或人骨材料保存较差,不适于本文的研究在此先作一简要说明。至于本节“辽西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内容并未局限于本文研究材料的范围。1.2.1 新石器时代迄今为止辽西地区已确认并正式命名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等。
图 1.2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引自互联网)Fig 1.2 Map of the mtDNA genome1.3.2.3 古 DNA 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有关古 DNA 的研究工作最早可追溯到 1981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贵海和陆传宗就报道了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约距今 2000 年)中分离并鉴定出 DNA 和 RNA,这是世界公认最早的有关古 DNA 研究的论文126。1984 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Higuchi 等从博物馆收藏的已灭绝 14年的非洲南部马科动物——斑驴(quagga)风干的皮肤中成功地提取出 DNA 并
第 1 章 绪论互补,根据延伸反应的“有无”信号来判断 SNP 的类型(图 1.3)。APLP 法不需要设计特异的荧光探针,扩增可以使用多重 PCR 技术,可以在一个 PCR 反应中对多个 SNP 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只需要普通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就可以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和低成本等特点。APLP 法的缺点在于引物的非特异性延伸,所以该方法对于引物的特异性、浓度以及退火温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旦这些影响因素得到优化,APLP 法得到的结果都能被很好的重复。159
本文编号:2769330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2
【图文】:
图 1.1 辽西地区地形图Fig 1.1 Landform of Western Liaoning1.2 辽西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由于受到考古发掘以及人骨材料保存情况的限制,本文所研究的人群范围并未包括所有目前已发现的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各考古学文化人群的资料。题目虽定义为“先秦时期”,但年代最早的资料只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牛河梁遗址群积石冢年代更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等,以及青铜时代的若干考古遗存,或没有人骨材料,或人骨材料保存较差,不适于本文的研究在此先作一简要说明。至于本节“辽西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内容并未局限于本文研究材料的范围。1.2.1 新石器时代迄今为止辽西地区已确认并正式命名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等。
图 1.2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引自互联网)Fig 1.2 Map of the mtDNA genome1.3.2.3 古 DNA 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有关古 DNA 的研究工作最早可追溯到 1981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贵海和陆传宗就报道了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约距今 2000 年)中分离并鉴定出 DNA 和 RNA,这是世界公认最早的有关古 DNA 研究的论文126。1984 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Higuchi 等从博物馆收藏的已灭绝 14年的非洲南部马科动物——斑驴(quagga)风干的皮肤中成功地提取出 DNA 并
第 1 章 绪论互补,根据延伸反应的“有无”信号来判断 SNP 的类型(图 1.3)。APLP 法不需要设计特异的荧光探针,扩增可以使用多重 PCR 技术,可以在一个 PCR 反应中对多个 SNP 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只需要普通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就可以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和低成本等特点。APLP 法的缺点在于引物的非特异性延伸,所以该方法对于引物的特异性、浓度以及退火温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旦这些影响因素得到优化,APLP 法得到的结果都能被很好的重复。159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原海兵;朱泓;赵欣;王亚娟;;牛河梁红山文化人群的生物考古学探索[J];边疆考古研究;2014年00期
2 赵永斌;于长春;周慧;;汉族起源与发展的遗传学探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红杰;中国北方古代人群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晓鸣;赤峰上机房营子遗址环境考古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洋;陶寺和二里头遗址古代黄牛分子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9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6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