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雕塑人像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1:48
【摘要】: 本文将中国史前雕塑人像分为燕山南北、黄河上游、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四个区和创立期、发展期及融合期三个阶段进行讨论。 在整个北方燕山南北,雕塑人像共同的地方在于对女性、孕妇的独立形象的塑造。黄河上游地区的雕塑人像主要是以人头作为彩陶器口的一部分而出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雕塑人像集中在渭水流域,人像雕塑也以女性形象居多,长江流域不见裸体人像或明显的妇女形象。这些当是区域文化在信仰方面存在差异的反映。 距今8000—7000年前属于初创期,集中在北方和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发现距今在7000年前左右的石质人像,将改变我们对该流域的史前雕塑艺术的认识。距今6800—5200年为第二个阶段,雕塑人像仍然多见于北方和中原,以中原仰韶文化为代表。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的雕塑人像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间歇期。到了距今5000—4000年左右,雕塑人像得到空前发展。北方地区出现以红山文化裸体女神像为代表的陶塑人像群带,长江流域则是以石家河文化玉雕人像和凌家滩全身玉人为突出表现。 史前人们雕塑人像,决不是为了审美的需要,更多地是要表达一定文化群体所共同接纳的——对包括人类本身在内的生产希望的理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细化、各区系交流与碰撞的激烈化——在距今五千年左右,黄河、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呈现出极其发展的态势。而与之同期的雕塑人像,除了继续起着传达人类简单而直接的各种信仰愿望外,另一方面却成为非均质社会的统治阶级所利用的统治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879
本文编号:2770725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87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潇慧;古代人形玉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宋贵华;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形雕塑初论[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晓婷;中国史前女性人像雕塑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770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7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