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厌胜钱初论

发布时间:2020-10-10 23:54
   厌胜钱是我国汉唐以来一类重要的古代文化遗物,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虽然,厌胜钱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由子基础研究薄弱,研究方法落后,迄今为止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有鉴于此,本文以考古发现为基础,辅以传世资料,运用考古类型学和钱币学研究方法,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厌胜钱的发展演变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根据厌胜钱面文(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特点,本文将厌胜钱分为钱文厌胜钱、吉祥厌胜钱、道教厌胜钱、佛教厌胜钱、秘戏厌胜钱、镇库厌胜钱和素而厌胜钱七个大类,并依次分析了各类厌胜钱的型式特点。 综合考古发现和传世资料,根据各类厌胜线的型式特点,本文将厌胜钱的发展演变分为五期六段。西汉中期至王莽时期为第一期,厌胜钱数量不多,型式简单,文字与纹饰在钱体上分布还不规范,具有比较多的草创时期的特点;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为第二期,又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为东汉时期,后段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厌胜钱数量减少,种类不多,型式仍较单一,厌胜钱的发展陷入了一种“停顿”的状态;隋唐五代时期为第三期,厌胜钱数量有所增加,型式有所变化,整个发展进入了一个恢复和发展的阶段;宋元时期为第四期,厌胜钱数量激增,种类增多,文字、纹饰内容丰富,型式日趋复杂,整个发展显示出了一种兴盛的态势;明清时期为第五期,厌胜钱的数量大增,种类齐备,型式更为复杂,整个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本文认为,厌胜钱的发展演变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在宋代以前,厌胜钱工要模仿流通钱币,整个发展依附于流通钱币,而在宋元以后,逐渐摆脱对流通钱币的依附而开始“独自”发展,在明清时期开始“异化”,到民国时期随着文化的转型以及流通钱币的退出历史舞台而最终衰落。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K875.6
【文章目录】:
一、 绪论
二、 厌胜钱发现概况
    (一) 厌胜钱的考古发现情况
    (二) 厌胜钱的传世情况
三、 厌胜钱的型式分析
    (一) 钱文厌胜钱
    (二) 吉祥厌胜钱
    (三) 道教厌胜钱
    (四) 佛教厌胜钱
    (五) 秘戏厌胜钱
    (六) 镇库厌胜钱
    (七) 素面厌胜钱
四、 分期与演变
五、 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 厌胜钱名辨
    (二) 金银钱之为厌胜钱辨
    (三) 厌胜钱的起源与传播及相关历史背景分析
六、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浩;三峡库区明代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鲁炜;古代民俗钱币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鼎;论元代铜币[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5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35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