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明初中原地区与伊斯兰地区文化交流状况研究
【学位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K876.3;G125
【部分图文】:
图 2.1 图 2.2图 2.1:凤首瓷扁壶,高 18.4 厘米,出土于新疆伊犁霍城县芦草沟广仁城略残,耳缺失。22图 2.2: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高 18.7 厘米,底径 4.5 厘米,口径 4,1970 年北京市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首都博物馆藏。小口短颈,矮,腹体扁圆。壶流塑呈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花勾勒的两翅垂至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鸟飞翔于花叶之中。2施透明釉,釉色在白色胎体的映衬下泛青色。青花色泽浓艳,有晕散现象。造型新颖独特,将天鸡壶和马镫壶的造型合二为一。是不可多得的元代青花品。从图 2.1 和图 2.2 中,我们可明显推断出,此两件器物同属一个朝代所产 2.1 的扁壶虽然出土于新疆伊犁霍城,但应同样烧造于景德镇,从这件颇具性的器物来看,元代中原地区与伊斯兰地区的文化交流已经十分密切,瓷器来也突破了地域上的局限性。
(3)盏托类
论文 2 元至明初中原地区瓷器与伊斯兰地区器物出土于景德镇珠山东门头,花口折沿,弧壁呈花足,砂底,托心凸起一圈,口沿亦绘回纹一周;型,以优美俊秀、厚薄适度,仪态万方为其突出皆是受西亚阿拉伯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无档尊、盘等。这些器物是明初专为西亚人烧造的外销瓷俗有关,花浇、执壶等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型吸收了中亚、西亚地区的风格,有的模仿陶器器,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结晶。盘仍旧沿袭洪武时期的风格,圈足较为矮浅,响,但纹饰上大多保留了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华;明初青花瓷发展的原因及特点[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1期
2 马文宽;中国瓷器与土耳其陶器的相互影响[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5期
3 张欢;;论伊斯兰文化对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年20期
4 吴晓凌;王小冬;;论维吾尔族民间乐器的装饰风格和材料工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纳国昌;郑和世家与昆阳故里[J];回族研究;2003年01期
6 赵国军,马桂芬;从穆斯林的角度看郑和及其航海事业[J];回族研究;2005年02期
7 马建春;高志青;;伊斯兰饮食与中国清真饮食的关系[J];回族研究;2010年04期
8 玛格丽特·梅德雷;于集旺;;论伊斯兰对中国古瓷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1987年03期
9 王文强;;中国青花瓷器与外来文化[J];景德镇陶瓷;1993年Z1期
10 马文宽;;唐青花瓷研究——兼谈我国青花瓷所用钴料的某些问题[J];考古;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沛权(Sou Pui Kun);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婷;丝路传播与蓝白之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庭刚;新疆伊犁伊斯兰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谈谭;明代皇族与伊斯兰教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04年
4 赵新图;郑和下西洋对明代工艺美术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5 曾建琴;论永宣青花瓷造型和纹饰的中伊“姻娅”关系[D];重庆大学;2008年
6 来涛;明初(洪武至永乐年间)对外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肖祺;明代永宣官窑青花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2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4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