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屈家岭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6:27
   本文界定的屈家岭文化以屈家岭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中的晚期遗存为代表。屈家岭文化分为两期四段,早期包括第一、二段;晚期包括第三、四段。绝对年代在3300~2500BC。屈家岭文化分为七个地区类型,分别为分布在汉东平原及汉西平原北部的屈家岭类型、洞庭湖平原及汉西平原南部的城头山类型、沅江中上游的高坎垄类型、峡江地区的杨家湾类型、鄂西北豫西南地区的青龙泉类型、鄂北及鄂东北地区的金鸡岭类型、鄂东南及淮河上游局部地区的放鹰台类型。这里面,屈家岭类型分布在中心区,其器形组合最为典型,是屈家岭文化的核心地区类型,其他六个地区类型环绕分布在其周围,各自呈现不同程度的地方特色,是屈家岭文化的外围地区类型。屈家岭文化是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屈家岭下层文化、朱家台文化在受到大汶口文化中期持续西进和秦王寨文化南下发展的影响下,内部相互融合,主要是在屈家岭下层文化的基础上融合朱家台文化的因素,同时吸收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因素和少量秦王寨文化因素,加以改造、重组而成。屈家岭文化形成后开启了大规模对外扩张的历程。屈家岭文化早期一段时,越过大别山,对淮河上游信阳地区的秦王寨文化有所渗透;同时占据了峡江地区,哨棚嘴文化因此退缩到峡西。屈家岭文化早期二段时,占据了淮河上游的信阳地区,秦王寨文化退出该地。屈家岭文化由此沿淮河顺流而下,渗透到皖北地区,与大汶口文化发生了接触。同时,屈家岭文化向西北扩张到丹江上游,并经丹江溯流而上渗透到渭河盆地,对泉护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屈家岭文化晚期三、四段时,完全占据了淮河上游,东北方向大量渗透到皖北及山东、苏北地区,深刻地影响了大汶口文化,促使大汶口文化中期向晚期转变。屈家岭文化到达苏北地区后,还转向南下,进入到环太湖地区,对良渚文化有所渗透。北面,屈家岭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同时向中原地区推进;秦王寨文化开始逐渐衰落、向西退缩以至最终瓦解。西北方向,屈家岭文化晚期三段时,大量介入到泉护文化,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的屈家岭文化因素数量大增;泉护文化受到屈家岭文化大量介入、大汶口文化晚期持续西进和秦王寨文化向西退缩的影响,转化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在屈家岭文化晚期四段时,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仍然受到屈家岭文化的渗透,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早期遗存中含有大量屈家岭文化因素。另外,西面峡西地区的哨棚嘴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了少量屈家岭文化晚期因素。屈家岭文化末期受到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扩张的影响,转化为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城址可以分为四类:一、跨区域中心城址;二、区域中心城址;三、亚文化接触地带城址;四、文化接触地带城址。前两类再结合其他一般性聚落组成多层级的聚落结构。亚文化接触地带城址是指修建在文化内部核心地区类型和外围地区类型分布范围交界处或接触地带的城址,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屈家岭文化对外围地区类型的防御和控制。文化接触地带城址是指屈家岭文化与周边其他文化分布范围交界处或接触地带的城址,其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的扩张、渗透。屈家岭文化是史前第一个整合了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其大量的城址、大规模的宗教仪式活动、多层级复杂的聚落结构反映出较高的社会复杂化程度,是中国文明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家岭文化还大规模对外扩张,深刻地影响了北方地区,改变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格局,是中国文明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878
【部分图文】:

屈家岭文化,两湖平原,自然条件,暖湿


长江中游地区发达的河湖网络、肥沃的两湖平原以及屈家岭文化时期逐渐转??向暖湿的气候为屈家岭文化居民的生活、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屈家岭文??1吴立:《江汉平原中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环境考古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朱诚等:《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地理学报》2014年第9期。??2浙江楫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考古调查》,《考古》2015年第1期。??3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希成;;安徽安庆市夫子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2年02期

2 张驰;樊力;孙庆伟;;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1998年度发掘简报[J];文物;2000年11期

3 赵新平,张志清;河南罗山县李上湾新石器时代遗址[J];华夏考古;2000年03期

4 韩建业;杨新改;;王湾三期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1997年01期

5 张忠培;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01期

6 ;湖北武汉市阳逻香炉山遗址考古发掘纪要[J];南方文物;1993年01期

7 汤文兴;;淅川下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中原文物;1989年01期

8 杨明洪;江陵阴湘城的调查与探索[J];江汉考古;1986年01期

9 ;周口市大汶口文化墓葬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1986年01期

10 李龙章;浅议石家河文化[J];江汉考古;198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强;汉水中游新石器文化编年序列及其与邻近地区的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15年

2 吴立;江汉平原中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环境考古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俊琼;安徽长江流域崧泽时代文化年代与分区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2 张萍;汉水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黄昊德;肖家屋脊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罗运兵;薛家岗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52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52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