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青瓷色彩文化
【学位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K876.3
【部分图文】:
前言 从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谈起宋代汝窑烧造的汝窑天青釉弦纹樽[2](图 1)是具有代表性的宋代汝窑的杰作,笔者早在叶喆民先生的著作《中国陶瓷史》中就见到过它,这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又一睹它的芳华。该樽高 12.9cm,口径 18cm,底径 17.8cm,此樽在形态上是直口,平底,口、底径度几乎相同。瓷器外壁接近口缘的部分和接近底足的部分各凸起两道弦纹,腹中部凸起三道弦纹。底部连接三足,起到支撑作用。外底有五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都施满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这只弦纹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瓷樽的烧造始于宋代,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也收藏一件[3]。
铜器为母体[20],柔和流畅的轮廓线与刚劲明快的转折相结合;结构规整,比例和谐。底足修整的十分细腻,有轻盈的感觉,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端庄凝重、轻巧雅致的艺术格调,大有苏东坡所咏“端庄杂流利,刚劲含婀娜”的情韵。这和当时宋徽宗崇尚复古的审美情趣有关。
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23]”上文中提到的“鳝血纹”是一种暗红色的纹理,它稀疏的分布在官窑青瓷器的釉面上,这是宋官窑青瓷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也是乾隆皇帝的诗句所赞美之处。官窑瓷大部分瓷器的底足部为铁褐色,口缘部隐隐的呈现紫色,称为“紫口铁足”。釉层中还攒聚着气泡,也是官窑器的重要特征之一。1.1.3“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特征可归纳为:釉面开裂大小不等的纹片,“紫口铁足”。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青瓷器的历史。哥窑青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缺陷的美感。(图 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平;;色彩科学的新发现[J];科教文汇;2005年Z1期
2 谭维;;由“感”而致“用”——非艺术专业色彩学课程阶段式实践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
3 杜一峰;;展示模型制作中的色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8期
4 宋建明;;法国色彩研究领域的新趋势[J];新美术;1992年03期
5 黄风;色光照射舞台景物时色彩变化的规律[J];艺术科技;2002年03期
6 张善庆;关于新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与色彩学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4年09期
7 邵连顺;;室内色彩与人的情感[J];美术大观;2007年08期
8 乐嘉;;多情又绝情的齐秦[J];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0年07期
9 吕智凯;;简述水粉静物画色彩[J];西北美术;1990年01期
10 张名孝;;色彩基础中的课题式教学[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可;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潘汶汛;唐及唐以前敦煌壁画设色研究及其在现代绘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林印吉;睡莲中的灵晕[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杰;ICC标准下的印刷色彩管理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胡根旺;色彩教养理念下的中学色彩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安凌中;浅析宋代青瓷色彩文化[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4 李舒妤;表现主义创作中色彩与情感的律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杨成汉;城市公共绿地色彩景观设计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胡秀琴;福建东山岛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朱甜甜;北京与东京城市色彩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任娟;当代中国城市居住建筑外观色彩意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米杰;现代设计色彩与丝网版画创作[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李岩;我国现代公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色彩学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9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5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