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先秦两汉黄河流域粟与小麦地位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22:43
   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在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最主要文明形态,黄河文明的主体特征表现为农业文明成熟早,粮食作物很早就被黄河流域的人们所培育、驯化和大面积的种植利用。粟由于具备耐旱、易培育等特点,比较适于黄河流域的气候与土壤,因此粟是黄河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则是在农业生产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在粮食作物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逐渐取代粟成为黄河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粟与小麦在黄河流域粮食作物构成中地位升降的变化,既表现出生产力和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也是适应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同时又是汉代政府大力推广的结果。本文系统考证了粟、小麦在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种植利用及其地位升降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麦在黄河流域逐步取代粟并得以推广的原因。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概括了古代中国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的构成情况。对“五谷”概念的形成并成为对粮食的通称进行了论述,然后分别对稻、粟、稷、黍、麦、菽不同时期所占据的粮食地位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其次,阐述了粟与小麦的起源问题,并对先秦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粟、小麦在磁山、裴李岗、仰韶、龙山等遗址中的出土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材料梳理与分析;探讨了夏商周至两汉时期粟、小麦地位的升降变化情况;把考古材料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探讨史前至两汉时期粟、麦的种植与推广历程。最后,从自然环境、食用方式、生产技术、灌溉工程的建设、小麦亩产量提高和汉代政府的重视等方面解释了小麦地位上升、粟相对下降的原因。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87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难点与主要创新点
一、古代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
    (一)稻
    (二)粟、稷
    (三)黍
    (四)小麦
    (五)菽
二、粟与小麦地位的变化
    (一)史前时期粟的起源及主要考古发现
    (二)小麦的起源及史前时期的主要考古发现
    (三)夏商周时期粟、小麦的主要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
    (四)秦汉时期小麦地位的明显上升
三、粟与小麦地位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粟、麦的影响
    (二)食用方式的变化及人们对面食的喜好
    (三)粮食加工技术上的进步
    (四)种植技术进步的影响
    (五)灌溉水利工程的兴建
    (六)小麦亩产量的提高与汉代政府对小麦种植推广的重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昌文;;西藏原始文化同黄河流域的密切联系[J];历史教学;1979年11期

2 高诗敏;;黄河流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J];历史教学;1981年01期

3 黄其煦;;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三)[J];农业考古;1983年02期

4 郭声波;历代黄河流域铁冶点的地理布局及其演变[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5 ;解放后黄河流域的水利建設[J];江苏教育;1957年03期

6 王剑丽;黄河流域的艺术[J];美与时代;2003年11期

7 张光斗;;黄河流域開發規劃的基本原則[J];人民水利;1951年02期

8 张保升;黄河流域的重要以及黄河的为害和治理[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9 杜君政;;唐末五代黃河水患及其影响[J];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10 田世英;;黄河流域古湖钩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永坤;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邵晓梅;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关键问题的区域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宁;先秦两汉黄河流域粟与小麦地位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石红波;黄河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文凤;基于组件式GIS的黄河流域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方宏阳;黄河流域多时空尺度干旱演变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5 马广慧;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彭少明;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7 路璐;修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在黄河流域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聂荣;陕西省黄河流域取水权初始分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正苹;甘肃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10 刘振坤;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6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66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9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