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8:41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更新以及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的兴起,导致很多古城的传统肌理和历史文脉均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些承载着人们集体记忆的场所和传统文化特色面临消失的风险。城市的历史面貌逐渐变得通俗化、雷同化,可识别性严重丧失,社区生活也变得缺少人情味。这就容易造成很多古城历史文脉断裂、人际关系疏离,从而引发居民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目前对于古城保护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对物质空间的保护,而忽视了创造城市文化、特色和活动的人的研究。《瓦莱塔原则》是目前关于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的最新、最重要的国际宪章,其中提出了历史城市保护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强调场所精神的建立、文化认同的保持。古城的人本特征表明,人作为古城的主体,有人才有文化,有文化才会发出地方精神,因此人的需求、人的态度和人的作用理应成为古城保护的关键。本文以文化认同为视角,关注居民的主体性以及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将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构建古城中影响居民文化认同的因素。通过对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促使居民能够获得文化认同。同时以富平老城为例,通过深入访谈、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富平老城居民在认知、情感、行为分别影响文化认同的因素,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富平老城面临文化认同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对记忆场所的保护、历史风貌的恢复、社会网络关系修补、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的提升、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等策略促进居民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认同,从而实现文化认同。以期在之后的古城保护中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居民的文化认同,更好地推动古城保护与发展。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78
【部分图文】:

老城区,位图,图片,作者


图 1 富平老城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樊志)[1]载:元末,元军守将张良弼屯兵寨而逃,徐达定县治于此。当时,窑桥寨志)[M]. 光绪十七年印制成册

城池,县志,来源,知县


第三章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问题分析池。明正统初年,知县高应举开始在高阜上削四壁筑城,城墙的周长 3 里,高达并建成东、南北三面城门楼,富平老城池初具规模。城内格局完整,规模宏大,考院、书院、察院、布政司等机构完整。庙宇、祠堂、钟楼等建筑林立(见图 2)治年间知县陈润开始建四门,嘉靖年间巡抚谢兰增修敌台,知县胡志夔砌砖;嘉四年(公元 1555 年)地震城塌;知县赵桐修城,知县崔举修葺四门。城内主要是要员、社会名流和少数商户及原住民居住。康熙元年(公元 1662 年)知县郑昆壁清光绪十八年(1857),邑侯焦云龙集诸绅,整修城池,敌楼、城房、四门、水马墙,南关连城亦一律完整。至此老城规模、形制保留至今(见图 3)。1970 年富平县委、县政府及县级机关单位陆续从老城搬迁到以杜村为中心的新城区,政济、文化的活动中心也随之转移。老城现改为城关镇莲湖村。

城池,县志,来源,知县


第三章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问题分析池。明正统初年,知县高应举开始在高阜上削四壁筑城,城墙的周长 3 里,高达并建成东、南北三面城门楼,富平老城池初具规模。城内格局完整,规模宏大,考院、书院、察院、布政司等机构完整。庙宇、祠堂、钟楼等建筑林立(见图 2)治年间知县陈润开始建四门,嘉靖年间巡抚谢兰增修敌台,知县胡志夔砌砖;嘉四年(公元 1555 年)地震城塌;知县赵桐修城,知县崔举修葺四门。城内主要是要员、社会名流和少数商户及原住民居住。康熙元年(公元 1662 年)知县郑昆壁清光绪十八年(1857),邑侯焦云龙集诸绅,整修城池,敌楼、城房、四门、水马墙,南关连城亦一律完整。至此老城规模、形制保留至今(见图 3)。1970 年富平县委、县政府及县级机关单位陆续从老城搬迁到以杜村为中心的新城区,政济、文化的活动中心也随之转移。老城现改为城关镇莲湖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向;吴亚云;;地方记忆:空间感知基点影响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J];人文地理;2013年06期

2 陈静;江海霞;;“互助”与“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赵霞;杨筱柏;;当代中国乡村文化认同的理论外延与路径依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易鑫;克里斯蒂安·施耐德;;德国的整合性乡村更新规划与地方文化认同构建[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6期

5 陆邵明;;记忆场所:基于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J];中国名城;2013年01期

6 古丽扎伯克力;辛自强;李丹;;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赵敏莉;曾立峰;;从城市文化看城市特色[J];山西建筑;2011年05期

9 王子涵;;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失语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10 沈坚;;记忆与历史的博弈:法国记忆史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红杰;城镇老街文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2 杨荔敏;文化认同视野下的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周林昌;村庄人口空心化背景下邻里关系变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4 段怡嫣;基于文化认同的“空间—文化”研究范式评析[D];南京大学;2017年

5 汪子暄;渭北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态保护与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立燕;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奥林匹克文化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佳;文化认同视角下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8 韩娜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教育功能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惠平;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曾启鸿;鼓浪屿居民的地方依恋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1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71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