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陶器生产相关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0-11-11 17:20
   “新砦期”是与中原龙山文化及二里头文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时期。以往的研究侧重于聚落分布、文化归属、源流及性质等问题的探讨,对典型遗址新砦期陶器的全面研究较少,特别是缺乏对陶器生产相关问题的探讨。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嵩山以北重要的新砦期遗存——花地嘴遗址出土的新砦期陶器,通过对陶器的一系列科技分析,对花地嘴遗址陶器的生产问题形成认识,并参与讨论中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的连接、新砦期花地嘴遗址与新砦遗址等周边其余遗址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而助益于早期夏文化不同族群之间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新砦期及陶器研究史进行回顾,并介绍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花地嘴遗址概况。主要介绍花地嘴遗址自然地理环境、历年发掘成果,并对本文所用材料进行简要说明。第三部分:制陶工艺。首先从陶器生产流程的角度,对花地嘴遗址新砦期制陶工艺进行概述。选取深腹罐、陶杯、折壁型器盖、尊形瓮等典型器物进行观察和分析。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陶器主要为轮制,其次为手制,器表装饰风格较朴素,多素面。纹饰类型以方格纹、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居多。通过观察完整器及残片的器型,我们还发现,其中可能包含来自西北地区及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陶器烧成工艺。首先介绍陶器烧成温度的研究方法,我们结合当前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尝试运用红外光谱分析的手段,根据谱图中峰值的偏移,对陶片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行判断,从而对陶器的烧成温度做出合理的判定,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通过运用红外光谱的方法,对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陶器的烧成温度进行探讨,花地嘴新砦期陶器烧成温度基本在850~900℃的区间内,部分高规格礼器,如陶觚等,烧成温度可达950℃左右。第五部分:泥质陶器与XRF分析。选取95件泥质陶器进行XRF实验,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接下来运用摩尔比作图及化学元素分析的手段,对统计结果进行验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陶器可以分为三个大类,这与陶器器型所体现出的文化因素基本吻合。这说明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陶器可能并非一处所产。第六部分:夹砂陶器与岩相分析。先对夹砂陶的出土背景进行简要分析,接着选取鼎、罐等花地嘴遗址新砦期典型器物,进行岩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花地嘴新砦期陶器存在不同来源。第七部分:结语。简要回顾本文主要观点,并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76.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史回顾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花地嘴遗址概况
    第一节 位置和环境
    第二节 发掘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节 所用材料说明
第三章 制陶工艺
    第一节 陶器生产流程
        (一) 泥料的制备
        (二) 成型方法及过程
        (三) 陶坯修整及装饰
        (四) 陶器的装烧过程
    第二节 典型陶器制作工艺
        (一) 深腹罐
        (二) 陶杯
        (三) 折壁型器盖
        (四) 尊形瓮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陶器烧成工艺
    第一节 陶器烧成温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陶器烧成温度探讨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泥质陶器与XRF分析
    第一节 泥质陶器出土背景分析
    第二节 聚类、主成分及判别分析
    第三节 化学元素分析
    第四节 考古学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夹砂陶器与岩相分析
    第一节 夹砂陶器出土背景分析
    第二节 典型器物的岩相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洁;;南柯一梦[J];美术观察;2015年11期

2 刘洁;;枕梦[J];美术观察;2015年11期

3 谭宜成;张海恩;刘辅宜;;烧成温度对ZnO陶瓷性能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1987年01期

4 何长海;;解决煤烧隧道窑恒温问题的体会[J];陶瓷;1988年01期

5 王家强;;波兰生产耐火材料的隧道窑的热耗[J];建材工业信息;1988年05期

6 ;电瓷配方中引入偏硅酸铅[J];电瓷避雷器;1988年05期

7 周宝海;;低温陶瓷的开发研究[J];河北陶瓷;1988年04期

8 万向群;;提高釉面砖强度的主要途径[J];陶瓷;1989年05期

9 ;信箱[J];玻璃与搪瓷;1989年01期

10 闵云杰;浅谈陶瓷围棋的制作方法[J];江苏陶瓷;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铁权;我国北方白瓷创烧时期的工艺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杨长安;分相釉及其结构呈色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蛟;海岱地区史前陶器烧成温度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2019年

2 袁超;花地嘴遗址新砦期陶器生产相关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2019年

3 周超群;生态透水环保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朱楠楠;成型及烧成温度制度对3Y-TZP陶瓷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黄洁宁;利用煤矿废弃物制备泡沫隔热陶瓷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张玖;热处理对含碳耐火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张颖;氧化铝纤维增强红柱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谢实辉;NaNbO_3-BaTiO_3系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周本源;广西宋代中和窑青白瓷科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10 王微;利用含钛高炉渣制备陶瓷的实验研究及其抗菌性的探讨[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9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79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