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关中北朝造像碑图像专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5:01
   造像碑是五、六世纪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注意到它与佛教艺术之间的联系,而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造像碑与我国传统宗教艺术的关系却鲜有人提及,本文试从此角度对造像碑艺术作一些专题研究。 第一部分本文以关中地区北朝造像碑为例,从形制和作用上来看其与中国传统的宗教建筑石阙有相仿之处,是人们为了表达对佛国仙境的向往,而建造出佛国仙境的模型,使自己和亲人死后能升入佛国仙境。特别是其上的石刻图像更是直接传承于汉代的画像石艺术,表达出升仙与祖先崇拜等我国传统的宗教思想。 第二部分本文对关中地区的道教与佛道混合的造像碑上的一些典型的石刻图像进行考释和解读,认为当时佛道信徒在建造造像碑时就把早期的神仙传说题材作为其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在造像碑上刻画大量表现传统宗教中的长生和成仙思想的图像。这对这一地区的造像碑的整体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关中地区造像碑从一开始就与我国传统宗教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特征。 第三部分对雷氏造像碑的地狱经变图进行了识读,并与早期的造像碑上出现的地狱经变图进行联系分析,认为造像碑艺术是一种世俗化的民间艺术,其中杂糅进了很多民间信仰和大众的宗教观念,体现出其艺术的民间化和世俗化的特征。 第四部分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造像碑一些典型的石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其作为本土艺术和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产物,其艺术形式中也必然保留着中西文化艺术融合的印迹,佛教艺术经中亚西域一带传入,带来了中亚与西域的文化因素,使造像碑石刻图像更具有了多元文化的内涵。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K877.49
【部分图文】:

帛画,西天,造像碑


图3长沙马王堆帛画(局部)图4长沙战国楚墓帛画如同早期宗教艺术所打造的仙境一样,造像碑同样为中土民众营造出了他们思想中的佛国仙境,依此来吸引佛陀的来临,达到能够升入到佛国仙境的理想。在其发愿文中,我们则就更能清晰的看出它所表达的升仙思想。如《雷明香为亡夫同蹄干炽造像记》中“夫冲元虚,妙趣理幽,应难寻悟,口口口口,口金镂木以表真容毋今弟子雷明香知世非常世,减割家珍,为亡夫同蹄干炽敬造石像一区,愿亡夫托生西天,无量寿国,众恶崩消,万善庆集。”②希望死者能够升天到佛教所宣扬的西天。而有的造像碑铭则直接用“生天”就更具有传统思想的痕迹,如《刘未造像铭》中:“上为国家皇帝,并及七世父母、眷属、村舍大小,常与佛会,愿上生天上,下生人中侯王,居仕富贵家产”。③其实无论其无论提到什么“天”、“天宫”或“西天”,信徒对天的理解只是一个简单的笼统地认识,都无一例外的与造像碑上表现的那样体现出了中土民众对仙国形象的想象。

造像碑,帛画,宗教艺术,楚墓


图3长沙马王堆帛画(局部)图4长沙战国楚墓帛画如同早期宗教艺术所打造的仙境一样,造像碑同样为中土民众营造出了他们思想中的佛国仙境,依此来吸引佛陀的来临,达到能够升入到佛国仙境的理想。在其发愿文中,我们则就更能清晰的看出它所表达的升仙思想。如《雷明香为亡夫同蹄干炽造像记》中“夫冲元虚,妙趣理幽,应难寻悟,口口口口,口金镂木以表真容毋今弟子雷明香知世非常世,减割家珍,为亡夫同蹄干炽敬造石像一区,愿亡夫托生西天,无量寿国,众恶崩消,万善庆集。”②希望死者能够升天到佛教所宣扬的西天。而有的造像碑铭则直接用“生天”就更具有传统思想的痕迹,如《刘未造像铭》中:“上为国家皇帝,并及七世父母、眷属、村舍大小,常与佛会,愿上生天上,下生人中侯王,居仕富贵家产”。③其实无论其无论提到什么“天”、“天宫”或“西天”,信徒对天的理解只是一个简单的笼统地认识,都无一例外的与造像碑上表现的那样体现出了中土民众对仙国形象的想象。

造像碑,圆轮,传统宗教,图像


图5、吴洪标兄弟造像碑碑阳完媚图为方便叙述分析,笔者将此碑额图像编号1至19。此碑阳面盒媚为二龙相交完嵋,二龙相交在道教造像碑中非常常见。龙我国传统宗教艺术中升仙的象征,但是其与佛教艺术的渊源同样很深,问题较为复杂,应另作它述。首先,我们来看图案中的三个圆轮,图1央,二交龙之上,图2与图3在图案的两边。图2与图3图像易解,清晰,圆轮中有蟾蛛与兔,兔与蟾蛛在西汉图像传统中一般与月亮有关,·精神训》曰:“月中有跤乌,日中有蟾蛛”①,《后汉书·天文志》宪》云:“姬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蛛”②。另外兔是西王母长生不死者,蟾蛛在传统观念中能够死而复生,二者也体现出了长生不死的观念2的圆轮代表月亮,而图3圆轮内图像滤漫不清,但根据传统宗教艺术图像多为对称,在关中地区造像碑中碑额中刻有左月轮、右日轮的图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永升;;从“勾鞋弹烟锅”看关中的民俗文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晨;;关中地区的“丁戊奇荒”及应对措施[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马蓓蓓;薛东前;张雷;;历史时期关中地区都城迁移的资源环境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4 王锋钧;;汉唐时期关中农业与京都长安[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5 秦瑾;;关中民间布贴艺术的文化内涵[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6 史雷;;明清渭南县集会探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李开元;;张耳来归[J];文史知识;2011年08期

8 仇立慧;;汉代都城选址迁移的资源环境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9 郭鹏飞;;《白鹿原》的文化解读——从朱先生的悲剧看儒家文化在关中地区的衰落[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10 李开元;;汉中的地形交通[J];看历史;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莉;北魏至隋代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样式与年代考证[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2 朱晨;中国龛窟造像史上最后的光亮[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3 龙明秀;关中地区紫花苜蓿品种优势性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缪仁炳;温州、关中两地创业倾向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杨建军;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薛亮;基于格网GIS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变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羽翔;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程义;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何军;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方;关中北朝造像碑图像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文;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中地区氐羌民族的宗教信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浩;价格杠杆在关中地区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王利华;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王菊翠;关中地区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岳利萍;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关中地区“一线两带”建设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7 盛之翰;关中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双江;关中地区土地整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刘英;唐代关中地区水旱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雷蕾;基于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关中城市化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5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85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