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两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07:44
  吴越地区的青铜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本文所选的研究对象是吴越地区及周边出土和采集的青铜剑,以及其他区域出土的具有典型的吴越式特点的青铜剑。本文主要是从青铜剑的形制分析和序列演变分析,探讨吴越地区青铜剑的特点。结合青铜剑的铸造工艺,吴越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矿料来源分析,探讨吴越青铜剑精良的原因。通过观察青铜剑在吴越地区内外的流动,分析吴越地区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文章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讲述研究的范围为两周时期的吴越地区,及周边文化属性较一致的部分地区。研究对象为吴越及周边地区出土和采集的青铜剑;第二章,从吴越地区出土和采集的青铜剑资料出发,对吴越地区出土的青铜剑形制和年代进行分类介绍。将青铜剑分为A型扉耳剑、B型窄格剑、C型厚格剑、D型扁茎无格无首剑,及少见的其他种类剑。通过对吴越地区出土的青铜剑资料分期断代,对比各型剑的演变序列及演变关系,确认A型扉耳剑的最早发现年代为商代晚期,C型厚格剑的最早发现年代为商周之际,且都出土或采集于浙江地区,因此判断A型扉耳剑和C型厚格剑的最早源头在浙江地区,B型窄格剑始现于西周中晚期,应承继于A型剑,D型无格无首剑来源于其它地区...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两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剑研究


青铜剑各部位名称示意图

浙江长兴,浙江,瓯海,黄岩


8图 2.2 A 型扉耳剑1-3.A 型 I 式(浙江瓯海杨府山 M1:24、M1-22、M1-21 剑) 4.A 型 II 式(台湾古越阁藏“云雷纹有翼剑”) 5.A 型 III 式(浙江黄岩小人尖剑) 6-8.A 型 IV 式(浙江长兴 4 号剑、浙江长兴 3 号剑、福建管九洋山 D3M1:4 剑) 9-13.A 型 V 式(镇江博物馆藏江苏金坛废品站拣选剑、浙江长兴 5 号剑、浙江长兴 6 号剑、江苏吴县消夏湾剑、山东海阳郭城镇剑) 14-17.A型 VI 式(江苏丹阳神河头遗址 K12-1 剑、镇江博物馆藏丹徒大港烟墩山(砖瓦厂)剑、镇江博物馆藏句容县农副产品公司收购剑、安徽当涂 0296 剑) 18-19.A 型 VII 式(江苏绍兴出土标本 178 剑、江苏吴县太湖白浮山剑)I 式:3 件,浙江瓯海杨府山土墩墓出土,三件剑形制大致相同。扉耳巨大,①田伟.试论两周时期的青铜剑[J].考古学报,2013(4):431-468.②毛波.吴越系铜剑研究[J].考古学报,2016(4):495-531.

繁昌,浙江长兴,杨家坪,华山


图 2.3 B 型薄格剑1-2.B 型 I 式(繁昌 0058 剑、华山大笆斗 DMB1:1 剑) 3-5.B 型 II 式(安徽铜陵 A78 剑 、浙江长兴 8 号剑、郎溪杨家坪剑) 6-9.B 型 III 式(镇博藏高淳土产公司废品库收购剑、镇博藏上党凌塘剑、镇博藏高淳废品站收购剑、繁昌 0051 剑)10.B 型 IV 式(安徽广德剑)11-12.B 型 V 式(固始白狮子地“郙王”剑、安徽青阳龙岗 M1:22 剑 ) 13-18.B 型 VI 式(江苏六合和仁 III 式剑、山西榆社吴王姑发剑、江苏吴县横泾东太湖剑、安徽蔡家岗赵家孤堆 M2:18.9 剑、湖南资兴旧市 M234:6 剑、安庆王家山 M1:8 剑)I 式剑:1 件。格部较厚,呈唇形,前扁后圆茎。繁昌 0058 剑。剑身微凸,脊部不明显,剖面呈扁椭圆形,最宽处在剑身中部。通长 26.8,茎长 8,格厚 0.4,剑身最宽处 3.4 厘米①(图 2.3,1)。丹徒大笆斗 DBM1:1 剑。剑身前部断裂,前锋窄,往后渐宽,无格。茎上段方扁,下段圆柱形中空,圆首内凹 。通长 41.4、茎长 9.8 厘米②(图 2.3,2)。II 式剑:3 件。格部仍较厚,剑体长度较 I 式加长,最宽处在格部与剑身连接处。剑身前端狭收。①朱华东.皖南周代青铜剑初论[J].东方博物,2004(4):77-83.图片与数据采自朱华东文。


本文编号:2945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945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