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04-09 17:18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探索先秦东夷族群的形成、发展与兴衰历史,了解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以及其他族群的相互关系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对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和成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回顾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并叙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主要对东夷文化的文化遗存进行界定,最终确定,其从早到晚共包含七种考古学文化,分别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南黄庄文化。 第三章主要是对东夷文化不同时期的分布范围进行阐述和界定,得出不同阶段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后李文化时期,其分布范围仅限于鲁北地区西至黄河、东到潍河的狭长地带。北辛文化时期,早期集中在泰山以南的鲁中南地区,中期、晚期有所扩大,大致扩展到东起黄海、西到京杭运河两侧、南达淮河故道、向北到黄河北岸的广大区域,中间有部分空白区域。大汶口文化早期、中期范围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鲁中南、苏北地区,胶东半岛遗址有所增多,鲁西北和潍河流域有少量发现;大汶口晚期,其分布范围不仅遍布山东全省,并且已经涵盖了苏皖北部、豫东的开封、周口西部等地。山东龙山文化时期,范围西到京杭运河一线,东到黄海,南达苏皖北部,东北已经过海达到辽东半岛南端。岳石文化时期,分布范围基本涵盖了山东全省、苏北、皖北、豫东、河北东南部及辽东半岛南端的广大地区。珍珠门文化初期分布范围缩小,主要集中在在弥河以东的胶东半岛和鲁东南地区,包括今寿光、青州、蒙阴一线以东到黄海的大部分地区;到珍珠门文化末期,分布范围仅局限于胶东半岛东南一隅,其地域范围被后来的南黄庄文化所继承。大约到春秋中期以后,东夷文化消亡,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四章,着重对东夷文化分布范围演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探索,认为东夷文化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演变,可大致分为产生期、扩展期、繁盛期、衰落期、东向收缩期等五个发展阶段;另外在其演变的过程中,其呈现出阶段性、辐射性、起伏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分布范围由小渐大而后再缩小直到融合、由中心区向周围呈同心圆式辐射等,而造成这种演变特点的原因主要与东夷的军事力量的强弱、人口流动与民族的迁徙、与周边相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因素有关。 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对以上各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从整体上对东夷文化有了一个深刻的动态的认识。
【关键词】:东夷文化 分布范围 演变 特点 成因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0
- 1.1 相关概念的阐释11-16
- 1.1.1 “夷”、“东夷”与“东夷族”11-14
- 1.1.2 东夷文化14-16
- 1.2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6-18
- 1.2.1 研究历史16-18
- 1.2.2 研究现状18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18-20
- 1.3.1 研究的目的、意义18
- 1.3.2 研究方法18-20
- 2 东夷文化遗存的确定20-37
- 2.1 东夷文化序列20-35
- 2.1.1 后李文化20-23
- 2.1.2 北辛文化23-25
- 2.1.3 大汶口文化25-27
- 2.1.4 山东龙山文化27-30
- 2.1.5 岳石文化30-32
- 2.1.6 珍珠门文化32-34
- 2.1.7 南黄庄文化34-35
- 2.2 东夷文化的基本特征35-37
- 3 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过程37-58
- 3.1 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37-53
- 3.1.1 后李文化时期37-39
- 3.1.2 北辛文化时期39-42
- 3.1.3 大汶口文化时期42-49
- 3.1.4 山东龙山文化时期49-53
- 3.2 夏商时期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53-57
- 3.2.1 岳石文化时期53-56
- 3.2.2 珍珠门文化时期56-57
- 3.3 周代南黄庄文化时期57-58
- 4 东夷文化分布范围演变的特点及成因58-67
- 4.1 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特点58-64
- 4.1.1 阶段性58-63
- 4.1.2 起伏性63
- 4.1.3 辐射性63-64
- 4.2 东夷文化分布范围演变特点的成因64-67
- 4.2.1 东夷军事实力的强大与衰弱64-65
- 4.2.2 人口流动和民族的迁徙65
- 4.2.3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65-67
- 5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怀荃;东方地区风、嬴、偃诸姓部落群发展概势——兼论少v炛逵氪筱肟谖幕墓叵礫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王锡平;胶东半岛夏商周时期的夷人文化[J];北方文物;1987年02期
3 谷建祥,尹增淮;江苏沭阳万北遗址试掘的初步收获[J];东南文化;1988年02期
4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1989年发掘纪要[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5 ;江苏沭阳万北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92年01期
6 逄振镐;东夷土著民族论[J];东岳论丛;1995年02期
7 周光华;东夷齐文化与华夏文化的融合发展[J];管子学刊;2005年01期
8 王永波;后李文化的发现与研究[J];管子学刊;1994年01期
9 ;山东章丘龙山三村窑厂遗址调查简报[J];华夏考古;1993年01期
10 佟佩华;山东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新收获[J];华夏考古;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芬;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孝;后李文化的分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9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