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下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示
发布时间:2021-02-07 00:50
在中国的海疆和内陆水体中留存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考古和博物馆工作者为保护和展示这些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2009年白鹤梁水下遗址博物馆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标志着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迈上新台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博物馆在水下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方面也存在着理念模糊、主题分散和手段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在回顾中国博物馆水下文化遗产展示历程,分析典型展示案例和借鉴国外相关保护展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应加强博物馆展示与原址展示、数字化展示、公共空间展示的结合,以便更好发挥水下文化遗产在文化服务、知识学习、提升生活品质和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博物馆.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4亚历山大水下考古博物馆设计图(来源:阿里尔,2〇11)??
中国博物馆I?2020年第3期|?JO??量上遥遥领先,之后分别为福建、浙江、山东和江苏??等省,其他省区在数量上则较为零星(图1)。在这??些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以水下??考古成果和出水文物为主要展品策划而成的。2012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共组织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15项,??其中以出水文物为主体展品的展览有7项(表1)。??本阶段展览对于水下文化遗产资源的运用,在题??材发掘和学术研究的深度方面较第一阶段明显提升,??除可移动的水下文物外,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文化遗??产本体也成为展示的重要内容。同时,博物馆对于水??下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运用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用出??水文物去再现水下文化遗产本体的内涵和故事、用出??30??图1中国博物馆的海丝主题展览数量(2013-2016)??(来源:作者制,2〇16)??表1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水下文化遗产主题临时展览??水文物去阐释构建历史(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史)、??用出水文物去展示水下考古成果等成为展示运用最多??的方面。??白鹤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一项创举。遗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条长约1600米、宽约25米的江心石梁,其上刻??有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的历代文字题刻??165段以及白鹤、观音等图案,记载了?1200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下碑林”的美誉。由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该段江水的水位会升高淹埋该石梁。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为其专门建设一座水下博物馆的设??想。中国
??置。瑞典政府组织海军和奈普顿打捞公司(Naptun??Salvaging?Company)共同参与打搜行动。1961年4??月,瓦萨号被打捞出水并置于干船坞中进行修复,后??来又被安放到专门修建的瓦萨博物馆中进行展示。由??于寒冷的波罗的海海水和淤泥的保护作用,瓦萨号船??体约95%得以保存下来。经过脱盐脱水和后期修复,??现在瓦萨博物馆中已可以观赏到战船原貌。瓦萨博物??馆不仅展示沉船船体和打捞出水船舶构件、武器等,??还详细介绍了这艘战船的历史、打捞技术及过程。博??图2?"玛丽罗斯号?■博物馆(来源于网絡)??物馆的“船上生活”展厅,用复原展示的方式再现当??时船员及军人的生活,Xf重点人物的生平和故事还分??别进行了介绍。??1545年7月,英法两国在朴茨茅斯附近的索伦特??海峡发生海战,服役35年的英国战舰“玛丽罗斯号”??被击沉。1982年,英国政府成立基金会负责对沉船进??行打捞,6000多万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该项目。打??捞出水的船体和器材被放置到为其专门建造的“玛丽??罗斯号”博物馆内(图2)。玛丽罗斯博物馆位于英??国朴茨茅斯市,保存和展示着16世纪英国战舰玛丽罗??斯号沉船船体,以及各类藏品近2万件(套),2013??年向社会开放。2017年,“玛丽罗斯号”博物馆的游??客数量达到36万人次,而由博物馆管理的历史码头区??游客数量突破85万人次,为整个区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_1亿英镑①。??“南海I号”在考古打捞和展示方面与上述两艘??战舰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相较于瑞典瓦萨号沉船的双??驳抬撬打捞法和英国玛丽罗斯号沉船的吊篮打捞法而??言,“南海I号”的钢沉箱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J]. 魏峻. 东南文化. 2019(02)
[2]航空有机玻璃在白鹤梁题刻水下参观廊道的应用[J]. 邓佳,蒋锐,杨娟.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02)
[3]白鹤梁题刻水环境现状与水下展示提升问题[J]. 胡黎明. 中国博物馆. 2015(03)
[4]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克罗地亚案例研究[J]. 贾森·梅西奇,严志军.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8(04)
[5]保卫巴西水下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与公共考古学[J]. 希尔松·兰贝利,韦清琦.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8(04)
[6]登州古船博物馆[J]. 袁晓春,王茂盛,刘卫国. 海交史研究. 1992(01)
[7]繼往开来,为海交博物館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纪念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三十周年[J]. 王连茂. 海交史研究. 1989(02)
[8]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简报[J]. 文物. 1975(10)
本文编号:3021368
【文章来源】:中国博物馆.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4亚历山大水下考古博物馆设计图(来源:阿里尔,2〇11)??
中国博物馆I?2020年第3期|?JO??量上遥遥领先,之后分别为福建、浙江、山东和江苏??等省,其他省区在数量上则较为零星(图1)。在这??些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以水下??考古成果和出水文物为主要展品策划而成的。2012年以??来,广东省博物馆共组织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15项,??其中以出水文物为主体展品的展览有7项(表1)。??本阶段展览对于水下文化遗产资源的运用,在题??材发掘和学术研究的深度方面较第一阶段明显提升,??除可移动的水下文物外,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文化遗??产本体也成为展示的重要内容。同时,博物馆对于水??下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运用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用出??水文物去再现水下文化遗产本体的内涵和故事、用出??30??图1中国博物馆的海丝主题展览数量(2013-2016)??(来源:作者制,2〇16)??表1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水下文化遗产主题临时展览??水文物去阐释构建历史(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史)、??用出水文物去展示水下考古成果等成为展示运用最多??的方面。??白鹤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一项创举。遗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条长约1600米、宽约25米的江心石梁,其上刻??有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的历代文字题刻??165段以及白鹤、观音等图案,记载了?1200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下碑林”的美誉。由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该段江水的水位会升高淹埋该石梁。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为其专门建设一座水下博物馆的设??想。中国
??置。瑞典政府组织海军和奈普顿打捞公司(Naptun??Salvaging?Company)共同参与打搜行动。1961年4??月,瓦萨号被打捞出水并置于干船坞中进行修复,后??来又被安放到专门修建的瓦萨博物馆中进行展示。由??于寒冷的波罗的海海水和淤泥的保护作用,瓦萨号船??体约95%得以保存下来。经过脱盐脱水和后期修复,??现在瓦萨博物馆中已可以观赏到战船原貌。瓦萨博物??馆不仅展示沉船船体和打捞出水船舶构件、武器等,??还详细介绍了这艘战船的历史、打捞技术及过程。博??图2?"玛丽罗斯号?■博物馆(来源于网絡)??物馆的“船上生活”展厅,用复原展示的方式再现当??时船员及军人的生活,Xf重点人物的生平和故事还分??别进行了介绍。??1545年7月,英法两国在朴茨茅斯附近的索伦特??海峡发生海战,服役35年的英国战舰“玛丽罗斯号”??被击沉。1982年,英国政府成立基金会负责对沉船进??行打捞,6000多万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该项目。打??捞出水的船体和器材被放置到为其专门建造的“玛丽??罗斯号”博物馆内(图2)。玛丽罗斯博物馆位于英??国朴茨茅斯市,保存和展示着16世纪英国战舰玛丽罗??斯号沉船船体,以及各类藏品近2万件(套),2013??年向社会开放。2017年,“玛丽罗斯号”博物馆的游??客数量达到36万人次,而由博物馆管理的历史码头区??游客数量突破85万人次,为整个区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_1亿英镑①。??“南海I号”在考古打捞和展示方面与上述两艘??战舰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相较于瑞典瓦萨号沉船的双??驳抬撬打捞法和英国玛丽罗斯号沉船的吊篮打捞法而??言,“南海I号”的钢沉箱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J]. 魏峻. 东南文化. 2019(02)
[2]航空有机玻璃在白鹤梁题刻水下参观廊道的应用[J]. 邓佳,蒋锐,杨娟.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02)
[3]白鹤梁题刻水环境现状与水下展示提升问题[J]. 胡黎明. 中国博物馆. 2015(03)
[4]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克罗地亚案例研究[J]. 贾森·梅西奇,严志军.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8(04)
[5]保卫巴西水下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与公共考古学[J]. 希尔松·兰贝利,韦清琦.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8(04)
[6]登州古船博物馆[J]. 袁晓春,王茂盛,刘卫国. 海交史研究. 1992(01)
[7]繼往开来,为海交博物館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纪念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三十周年[J]. 王连茂. 海交史研究. 1989(02)
[8]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简报[J]. 文物. 1975(10)
本文编号:3021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2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