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石椁线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4 06:08
石椁墓的使用主要流行于汉唐期间,其椁壁及前后挡上一般会刻有装饰或寓意性的纹饰,因此这种作为石质葬具与线刻艺术作品集合体这一独特的存在,除了具有实用性外还兼具一定的审美功能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线刻内容决定线刻形式的创作手法在石椁线刻艺术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它的发展实质上是体现绘画属性和时代特征的社会及文化产物。因此,将石椁线刻纹饰整体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不仅是对丧葬装饰艺术的一种丰富,并且也能对人们的生死观及时代的审美特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本文在尽可能全面收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将考古学与艺术学相结合,利用对比分析法对汉唐时期石椁墓线刻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石椁及石椁线刻相关问题的研究出发,对石椁发展及石刻工具与技法的演进展开探讨,为更深一步探究石椁线刻的意义做铺垫。其次,分别从汉唐石椁线刻的风格演变、主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多角度探讨它们的综合特征,深入剖析石椁线刻装饰的线体特性及纹饰的构成特点,了解石椁线刻艺术的发展路径。最后,从思想、信仰等精神层面入手,对石椁线刻图像内涵的变迁进行探究。掌握受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影响下石椁线刻纹饰发展的总脉络,更加明晰石椁线刻艺术审美变化过程中所...
【文章来源】: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推刻与凿刻的用力方向图
汉唐石椁线刻艺术研究14图2-2肖王庄M1石椁图片来源:济宁肖王庄石椁画像及相关问题阳线刻与阴线刻就像是黑白翻转的图像,恰巧相反,它更类似于印章,为突出主体对象,而剔除其余空白处。同阴线刻一样,应用广泛。隐起刻出现于西汉晚期,不同于上述技法,隐起刻需要利用铲和錾、凿三种勒石工具,在主体对象外延剔地起突,部分石面还有在剔地过程中凿刻出图案,再利用阴线刻和阳线刻进行细部的刻绘。这种技法广泛应用于苏、鲁、豫、皖、川地区。东汉时期,为满足画像石装饰的发展,勒石匠人依据对石质层次的精确把握,利用了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勒石技法进一步提升,出现了平面浅浮雕、高浮雕、弧面浅浮雕、凹入雕以及透雕等诸多先进的装饰技法,画像石也从早期的单一技法雕刻走向了多种雕刻合而为一的繁荣时期。平面浅浮雕与弧面浮雕属同一类型技法,所雕刻的内容都是浅刻凸出底面,利用线面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增强立体感,尤其是弧面浮雕,但弧面浅浮雕相比之下轮廓呈平面,立体感较缺乏。高浮雕是从阴线刻中直接发展而来,较平面阴线刻入刀更深,使所刻纹饰高突底面从而正侧面形成立体感的一种技法。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底部石材刻透取下,所保留下的主题纹样立体感强。凹入雕为剔地浮雕法,一般也叫减地浅浮雕,是将塑造图像刻出后,再剔去剩余空白部分,仅留下主题图像使其突出的一种技法。另外还有不减地浮雕,利用较为粗深的阴线刻出对象轮廓后,将左右两边线槽边缘用锉刀打磨光滑,在并不真正剔地的情况下却能使纹饰利用光影反射呈现出凸出的效果。不减地浮雕是春秋晚期用来雕琢纹饰的常用方法,特征明显,后在画像石中也有沿用。实际上,汉代的雕刻技艺“在艺术形式及内容上则是借鉴了商周青铜器制模作范工艺和玉器的雕凿技巧。”?
硕士学位论文23表现的极为纤细,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图3-1小山M3石椁墓东挡板图片来源:山东枣庄汉代画像石椁墓初探图3-2小山M2石椁墓东侧板图片来源:山东枣庄汉代画像石椁墓初探图3-3薛垓191号墓西壁图片来源:山东梁山薛垓墓地石椁画像研究尽管两汉时期的石椁画像石在用线表现上具有一定的韵律和生动性,但是总体刻划处于简单刻划,用线上也具有粗拙质朴感。3.2魏晋线刻——过渡多元化魏晋时期,石刻匠人开始模仿绘画的用笔方式在石头上推刻运刀,成为刻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乾陵陪葬墓石椁线刻画分析——以线刻人物画为主[J]. 李青峰,赵海荣. 文博. 2017(01)
[2]胶东地区石椁墓及相关问题初探[J]. 仲雨,闫勇. 文物春秋. 2016(Z1)
[3]洛阳伊川昌营唐代石椁墓发掘简报[J]. 司马俊堂,常永卿,蔡梦珂,张海涛,江化国,张建文,卢青峰. 文物. 2016(06)
[4]李倕墓出土遗物杂考[J]. 张建林. 考古与文物. 2015(06)
[5]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勒石技法[J]. 李杰. 荣宝斋. 2015(08)
[6]图像重组与主题再造——“宁懋”石室再研究[J]. 邹清泉.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4(02)
[7]葬礼与图像——以两汉北朝材料为中心[J]. 郑岩. 美术研究. 2013(04)
[8]汉代石椁画像与民间宗教信仰研究——从汉代墓葬建筑的“象生环境”和“死而不亡”的理想境界谈起[J]. 郝利荣. 文物世界. 2013(05)
[9]唐武惠妃墓石椁纹饰中的外来元素初探[J]. 杨瑾. 四川文物. 2013(03)
[10]北朝葬具孝子图的形式与意义[J]. 郑岩. 美术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研究[D]. 马晓玲.西北大学 2015
[2]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D]. 孙武军.西北大学 2012
[3]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 李杰.西安美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北朝至隋唐入华粟特人石质葬具艺术研究[D]. 杨菁菁.西北大学 2018
[2]北周史君墓石椁浮雕研究[D]. 申虎.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北朝入华粟特人石葬具图像研究[D]. 姚庆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4]关中地区隋唐时期石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董梅.西北大学 2013
[5]鲁中南地区汉代石椁墓初步研究[D]. 吕凯.山东大学 2011
[6]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胡人石质葬具的研究[D]. 张桢.西北大学 2009
[7]山东青州傅家画像石艺术研究[D]. 邱枫.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3246
【文章来源】: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推刻与凿刻的用力方向图
汉唐石椁线刻艺术研究14图2-2肖王庄M1石椁图片来源:济宁肖王庄石椁画像及相关问题阳线刻与阴线刻就像是黑白翻转的图像,恰巧相反,它更类似于印章,为突出主体对象,而剔除其余空白处。同阴线刻一样,应用广泛。隐起刻出现于西汉晚期,不同于上述技法,隐起刻需要利用铲和錾、凿三种勒石工具,在主体对象外延剔地起突,部分石面还有在剔地过程中凿刻出图案,再利用阴线刻和阳线刻进行细部的刻绘。这种技法广泛应用于苏、鲁、豫、皖、川地区。东汉时期,为满足画像石装饰的发展,勒石匠人依据对石质层次的精确把握,利用了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勒石技法进一步提升,出现了平面浅浮雕、高浮雕、弧面浅浮雕、凹入雕以及透雕等诸多先进的装饰技法,画像石也从早期的单一技法雕刻走向了多种雕刻合而为一的繁荣时期。平面浅浮雕与弧面浮雕属同一类型技法,所雕刻的内容都是浅刻凸出底面,利用线面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增强立体感,尤其是弧面浮雕,但弧面浅浮雕相比之下轮廓呈平面,立体感较缺乏。高浮雕是从阴线刻中直接发展而来,较平面阴线刻入刀更深,使所刻纹饰高突底面从而正侧面形成立体感的一种技法。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底部石材刻透取下,所保留下的主题纹样立体感强。凹入雕为剔地浮雕法,一般也叫减地浅浮雕,是将塑造图像刻出后,再剔去剩余空白部分,仅留下主题图像使其突出的一种技法。另外还有不减地浮雕,利用较为粗深的阴线刻出对象轮廓后,将左右两边线槽边缘用锉刀打磨光滑,在并不真正剔地的情况下却能使纹饰利用光影反射呈现出凸出的效果。不减地浮雕是春秋晚期用来雕琢纹饰的常用方法,特征明显,后在画像石中也有沿用。实际上,汉代的雕刻技艺“在艺术形式及内容上则是借鉴了商周青铜器制模作范工艺和玉器的雕凿技巧。”?
硕士学位论文23表现的极为纤细,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图3-1小山M3石椁墓东挡板图片来源:山东枣庄汉代画像石椁墓初探图3-2小山M2石椁墓东侧板图片来源:山东枣庄汉代画像石椁墓初探图3-3薛垓191号墓西壁图片来源:山东梁山薛垓墓地石椁画像研究尽管两汉时期的石椁画像石在用线表现上具有一定的韵律和生动性,但是总体刻划处于简单刻划,用线上也具有粗拙质朴感。3.2魏晋线刻——过渡多元化魏晋时期,石刻匠人开始模仿绘画的用笔方式在石头上推刻运刀,成为刻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乾陵陪葬墓石椁线刻画分析——以线刻人物画为主[J]. 李青峰,赵海荣. 文博. 2017(01)
[2]胶东地区石椁墓及相关问题初探[J]. 仲雨,闫勇. 文物春秋. 2016(Z1)
[3]洛阳伊川昌营唐代石椁墓发掘简报[J]. 司马俊堂,常永卿,蔡梦珂,张海涛,江化国,张建文,卢青峰. 文物. 2016(06)
[4]李倕墓出土遗物杂考[J]. 张建林. 考古与文物. 2015(06)
[5]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勒石技法[J]. 李杰. 荣宝斋. 2015(08)
[6]图像重组与主题再造——“宁懋”石室再研究[J]. 邹清泉.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4(02)
[7]葬礼与图像——以两汉北朝材料为中心[J]. 郑岩. 美术研究. 2013(04)
[8]汉代石椁画像与民间宗教信仰研究——从汉代墓葬建筑的“象生环境”和“死而不亡”的理想境界谈起[J]. 郝利荣. 文物世界. 2013(05)
[9]唐武惠妃墓石椁纹饰中的外来元素初探[J]. 杨瑾. 四川文物. 2013(03)
[10]北朝葬具孝子图的形式与意义[J]. 郑岩. 美术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研究[D]. 马晓玲.西北大学 2015
[2]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D]. 孙武军.西北大学 2012
[3]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 李杰.西安美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北朝至隋唐入华粟特人石质葬具艺术研究[D]. 杨菁菁.西北大学 2018
[2]北周史君墓石椁浮雕研究[D]. 申虎.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北朝入华粟特人石葬具图像研究[D]. 姚庆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4]关中地区隋唐时期石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董梅.西北大学 2013
[5]鲁中南地区汉代石椁墓初步研究[D]. 吕凯.山东大学 2011
[6]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胡人石质葬具的研究[D]. 张桢.西北大学 2009
[7]山东青州傅家画像石艺术研究[D]. 邱枫.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3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33246.html